日前,记者从金乡县文化部门了解到,该县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已完成辖区内11个乡镇560多个行政村的野外考古调查,复查文物点38处,新发现文物点112余处,共填写普查登记表400余份,拍摄遗址照片千余幅,标本照片100余幅,采集标本500余件。其中,羊山镇明清古建筑、羊山古商业街、鸡黍镇孔庄堌堆遗址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羊山镇小屯村李氏民居
小屯村李氏民居位于金乡县羊山镇小屯村,现存古民居约13座,1座祠堂。小屯村依羊山势缓坡而建,围前三口鱼塘一大二小,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两口古井代表两只蟹眼,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亩良田。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
古村落格局脉络清晰,保留下来的建筑较多附有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筑构件,明、清、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产用具也有大量保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在已经被金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悠久的羊山古商业街
这条历经百年风貌尚存的老街,有着曾将汇集60多家老字号,几百家商业店铺的传奇老街经历。羊山镇古商业街地处金乡县羊山镇,曾经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地段,也是通往巨野县、嘉祥县等县城的商道起点。明清时期,这条古商业街上聚集了200多家商号,其中有字号的就有60多家,复兴糕点、高家羊肉馆、太和兴杂货铺都是当时在鲁西南地区是出了名的商铺。
好多外地客商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早在明清时期,大街商业的发展就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金山的香火,羊山的买卖”等之说。难得的是,这条古商街历经数百年,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明清风貌。
目前,整个古商业街的建筑,保存完好,建于明、清时期,不同风格的古民居、古商铺有148处。其中古民居有的是前铺后院,有的是两进式或三进式的四合院,由北房、南房、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轴线明确,房舍对称,宅院左右互通,纵深相连。这些古民居多为砖木结构、石木结构的清砖灰瓦和石墙灰瓦,还有部分两层小楼,棱角分明,玉阶丹楹,其外观十分讲究,有的还饰以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另有吊花楼、烟囱、神龛、照壁(照壁是正门内正对宅院大门的壁面,也称迎门墙,上面有丰富的砖雕内容,有的配以华丽的彩绘,主要为寓意“吉祥”,“福禄”的吉辞和画面),门前有石狮,拴马柱(石)等。
在较大的四合院,还建有规模不等的后院,即后花园。内宅的北房为正房,坐北朝南,是宅院中最主要的房间,台基和房屋的尺度都比较大,一般3间,大型住宅为5间;内宅的东、西两侧,各有3间房,分别向院内方向开门,称为厢房。有的四合院规模较大,在厢房的南侧还有厢耳房。南房又称“倒座”,一般为客房或年轻人的书房。这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在已经被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精美画像石刻
普查队在鸡黍镇孔庄堌堆遗址进行文物复查时,发现四块精美画像石刻。其中3块长280厘米,宽93厘米,厚12厘米。画像石刻内容丰富,有几何纹、穿璧纹、车马、人物、树木、亭台等图案,画像石雕刻精美、尺寸较大,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依据画像石艺术风格特点,推断为汉代画像石刻。县文物管理所与当地乡政府进行积极协商,雇人雇车连夜运回金乡县文物博物馆,进行妥善保存。该画像石刻的发现,为研究汉代时期文化,提供实物资料,也丰富了该县汉画像石刻的馆藏,极大激励了普查队员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