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素有“孔孟故里、运河之都”之美誉。如今,这个承载着厚重儒家文化的城市正弄潮于科学发展之潮头。在科学发展的浪潮中,济宁市打出了两张牌:一张是“文化”,一张是“民生”。 游“三孔”,感受“圣人”孔子带来的千年儒家文化之厚重;赏六大遗址沙盘,观看济宁古历史文化的璀璨新颜;“先看病、后付费”,科学发展中的济宁市以民生为先……济宁,素有“孔孟故里、运河之都”之美誉。如今,这个承载着厚重儒家文化的城市正弄潮于科学发展之潮头。在科学发展的浪潮中,济宁市打出了两张牌:一张是“文化”,一张是“民生”。
文化牌:六大遗址焕新颜,儒家文化厚重之中添活力
来到济宁,不可不到“三孔”去感受儒家文化之厚重。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济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在曲阜市会展中心,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展示沙盘全面展示了曲阜片区六大遗址的崭新活力。
曲阜片区大遗址是文化遗产中规模和文化价值突出的文化遗址,是古代遗址中的重中之重。大遗址包括曲阜、邹城及其之间的九龙山区,这里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是始祖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的诞生地,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还有大量待查证的历史文化遗迹。
近年来,济宁市切实加强了对曲阜片区大遗址的保护工作,组织编制了“三孔”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曲阜、邹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曲阜明故城控制性规划,《曲阜片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已完成规划初稿、《鲁国故城大遗址保护规划》、《山东曲阜寿丘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等已编制完成。同时,加大了文物保护和维修力度,近5年来,先后投入1亿多元,重点对孔府、孔庙、孔林和孟府、孟庙、孟林等进行了保护性维修。
在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方面,济宁市做到了文物保护经费随财政增长而逐年增加,确保文物普查、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等重点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城市的基本建设中,把文物保护管理作为重点,近年来完成京福、曲荷高速公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京沪高铁等60多个建设项目近5万亩土地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既有效保护了地下文物,又确保了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文物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济宁市坚持严格保护、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实现协调管理、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目标,加强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设立旅游资源保护咨询专家组,建立旅游资源保护专家咨询报告制度,设立旅游发展引导资金,全面有效地保护了文物资源。
民生牌:先诊疗后付费,一个医院让4800名患者受惠
“这种模式真的很人性化,方便了老百姓,也让他们看得起病。”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采访的过程中,这是采访团不少记者都表达了这种看法。该院在济宁市率先推行了“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在该院享受此服务的患者已达4800余例。
2012年2月3日,济宁市下发了《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的通知》,规定自2月15日起,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全部实行先看病后付费的诊疗模式。“该模式方便了患者就诊,减轻了群众负担。”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崔涛向记者表示,“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省却了筹钱的麻烦,避免了由于未付费或暂时无法付费而延误治疗发生,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通过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改革,医护人员无需反复催缴押金,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诊疗工作中,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保证,医患之间关系更加和谐,卫生行业满意度逐年提升,在2011年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市民对济宁市卫生行业的满意度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排在全市所有参评部门第三位。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先诊疗、后付费”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老百姓得了病,无论经济条件怎样,都能得到及时治疗。与此同时,医疗机构效益也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今天的济宁,医患关系日趋和谐,改革凸显了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促使医疗机构真正把治病救人作为第一目标,更加重视规范用药、科学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信任理解。” 记者了解到,2012年,山东省决定在县级及以下医院全面推广“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围绕人人“病有所医”的健康之路,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民生改善展现出崭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