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在当前经济减速下行的严峻形势下,如何保持区域经济平稳增长?济宁高新区以自己的实践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人才引进———创新驱动———资本支撑———产业升级。
济宁高新区决策者们认为,越是经济形势复杂,越要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应该清醒地看到这其中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新格局,通过促进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四个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有效提振了企业继续投资和加快发展的信心,促进了产业强筋壮骨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近日,济宁高新区与世界500强企业万宝盛华联合发布《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以期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投身高新区发展事业,推动企业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高新区作为我市的人才特区,牢固树立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理念,依托建成的省内首家人才联盟,与40余家高校院所和人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保持产业工人数量较多、技术熟练、稳定度高等优势的基础上,更大力度推进人力资源向高层次、专业化提升转变,初步形成了涵盖招聘、猎头、外包、培训、咨询、测评等环节的人力资源产业链。今年,高新区借鉴惠普“人才———产品———产业”的路线图,加快大学园、大学科技园建设,吸引更多高校联合办学,以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培育引导高端产业集聚。
创新是高新区最具特色的标志性符号,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高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精心搭建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载体,引进创新人才,以每年6000万元专项资金的设备支持,引导龙头企业配套近20亿元,建成了15个开放式运营的行业公共技术平台,专业孵化器、加速器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构建起服务范围涵盖项目发现、团队建设、企业孵化、技术支持、后续服务等全价值链服务体系。
今年,高新区在提升现有15个行业公共平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等建设,推进辰欣药业、源根石化、兴隆机械等企业设立独立研发机构,引导科大机电、圣力发动机等30多家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及实验室建设,带来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成果的大面积产生:光电信息公共技术平台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三合一”现场评审,具备了出具相关检测报告的资质;孵化毕业科技企业16家,获得知识产权22项,申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值得一提的是,泰丰液压借助高新区公共技术平台作用,在液压领域承担国家“工业强基战略研究”重任,将液压控制系统国产化作为目标,重点研发高性能、高附加值、替代进口关键部件的二通插装阀及高性能液压元件,打破了二通插装阀一直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其核心产品成为世界一流机械装备的重要部件。
中小科技企业越来越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增长极和活力源,而制约其成长壮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资本注入的乏力。高新区千方百计引导各类资本向科技金融方面聚集、整合,培育出一批行业“小巨人”,不断彰显了科技金融的魅力。
区内先后引进90余家银行、证券、担保、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11支创投风投基金规模近40亿元,初步构建起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定制化投融资解决方案。上半年,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相继落户,众多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有了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推出覆盖不同类型科技企业的多渠道融资方案,借助助保贷、融资租赁、新三板上市、信托产品、集合债等为企业解决融资难,同时出台政策对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增信等支持措施。
落地一个大项目,激活一条产业链,打造一片产业集群,建成一个产业基地。高新区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效益好、整合性强、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中占据高端的重点企业,依托龙头骨干企业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做大做好优势产业,推动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技术服务等特色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升级。
今年,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区布局实施126个重大项目,产业链高端延伸项目72个。上半年,集中开工多个批次重点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等多个领域,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园区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惠普济宁基地、电子封装、PSS半导体、印刷电路板、京通驾驶室、德林重工、路得威机械、立科新医药、通佳机械、骏达车轮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美国伊顿、德国莱尼、台湾冠铨等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或扩建新厂房,或再上生产线,产销两旺。惠普落户济宁吸引了全球IT 产业界的目光,前来考察访问的企业日渐升温,100余家招商目标企业已锁定这里。
人才、创新、资本、产业的深度融合,换来了大项目的扎堆聚集,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今年1至5月,全区营业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增幅均在12%以上,标志着在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下,“四链”融合的潜能正逐步释放。
济宁高新区决策者们认为,越是经济形势复杂,越要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应该清醒地看到这其中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新格局,通过促进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四个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有效提振了企业继续投资和加快发展的信心,促进了产业强筋壮骨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近日,济宁高新区与世界500强企业万宝盛华联合发布《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以期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投身高新区发展事业,推动企业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高新区作为我市的人才特区,牢固树立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理念,依托建成的省内首家人才联盟,与40余家高校院所和人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保持产业工人数量较多、技术熟练、稳定度高等优势的基础上,更大力度推进人力资源向高层次、专业化提升转变,初步形成了涵盖招聘、猎头、外包、培训、咨询、测评等环节的人力资源产业链。今年,高新区借鉴惠普“人才———产品———产业”的路线图,加快大学园、大学科技园建设,吸引更多高校联合办学,以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培育引导高端产业集聚。
创新是高新区最具特色的标志性符号,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高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精心搭建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载体,引进创新人才,以每年6000万元专项资金的设备支持,引导龙头企业配套近20亿元,建成了15个开放式运营的行业公共技术平台,专业孵化器、加速器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构建起服务范围涵盖项目发现、团队建设、企业孵化、技术支持、后续服务等全价值链服务体系。
今年,高新区在提升现有15个行业公共平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等建设,推进辰欣药业、源根石化、兴隆机械等企业设立独立研发机构,引导科大机电、圣力发动机等30多家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及实验室建设,带来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成果的大面积产生:光电信息公共技术平台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三合一”现场评审,具备了出具相关检测报告的资质;孵化毕业科技企业16家,获得知识产权22项,申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值得一提的是,泰丰液压借助高新区公共技术平台作用,在液压领域承担国家“工业强基战略研究”重任,将液压控制系统国产化作为目标,重点研发高性能、高附加值、替代进口关键部件的二通插装阀及高性能液压元件,打破了二通插装阀一直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其核心产品成为世界一流机械装备的重要部件。
中小科技企业越来越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增长极和活力源,而制约其成长壮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资本注入的乏力。高新区千方百计引导各类资本向科技金融方面聚集、整合,培育出一批行业“小巨人”,不断彰显了科技金融的魅力。
区内先后引进90余家银行、证券、担保、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11支创投风投基金规模近40亿元,初步构建起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定制化投融资解决方案。上半年,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相继落户,众多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有了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推出覆盖不同类型科技企业的多渠道融资方案,借助助保贷、融资租赁、新三板上市、信托产品、集合债等为企业解决融资难,同时出台政策对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增信等支持措施。
落地一个大项目,激活一条产业链,打造一片产业集群,建成一个产业基地。高新区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效益好、整合性强、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中占据高端的重点企业,依托龙头骨干企业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做大做好优势产业,推动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技术服务等特色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升级。
今年,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区布局实施126个重大项目,产业链高端延伸项目72个。上半年,集中开工多个批次重点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等多个领域,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园区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惠普济宁基地、电子封装、PSS半导体、印刷电路板、京通驾驶室、德林重工、路得威机械、立科新医药、通佳机械、骏达车轮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美国伊顿、德国莱尼、台湾冠铨等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或扩建新厂房,或再上生产线,产销两旺。惠普落户济宁吸引了全球IT 产业界的目光,前来考察访问的企业日渐升温,100余家招商目标企业已锁定这里。
人才、创新、资本、产业的深度融合,换来了大项目的扎堆聚集,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今年1至5月,全区营业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增幅均在12%以上,标志着在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下,“四链”融合的潜能正逐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