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位于黄河滩区的济宁市梁山县赵堌堆乡,围绕“黄河生态经济”发展定位,整合生态农业优势、黄河旅游资源,建设1.7万亩的速生林基地、万米黄河防浪林带、京九铁路绿色长廊,依托万亩速生林基地,经过大规模治沙造林,昔日荒滩变成森林茂密的绿洲,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地处黄河滩区的万亩防风固沙林成为山东省平原区最大的防护林基地之一,依托森林资源优势闯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的新路子。
该乡发掘弘扬黄河文化,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加快推进黄河生态旅游区建设。利用该乡森林覆盖率达到46%的优势,推出“森林之乡、绿色氧吧”的品牌,发展观光林业旅游; 依托黄河过境11.3公里的优势,引进济宁黄河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加快建设停车场和旅游码头,新建观光区主干道2000米,设置大型旅游引导标识牌3处,购进旅游船和气垫船;搞黄河漂流,全力打造黄河水上游品牌。规划建设黄河人家生态旅游景区,策划“品黄河鱼、住黄河人家、观黄河风光”农家乐一日游,努力打造黄河人家生态旅游特色之乡。
农民自办“西瓜节”
赵堌堆乡西瓜种植基地地处黄河滩区,优质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宜西瓜栽培,加之充沛的黄河水水浇条件,使这里的西瓜个大、味甜、沙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赵固堆乡范那里村、钟那里村、王老君村等8个村一直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为了扩大西瓜新品种的知名度,引导西瓜种植走上产业化道路,日前合作社的村民们自发在黄河生态旅游区内的范那里村办起了西瓜节,品瓜、采摘,举办“最大西瓜”、“最甜西瓜”比赛和“趣味西瓜运动会”。地处黄河滩区的赵堌堆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形成范那里、钟那里、西刘、贾庄等西瓜种植专业村8个,发展优质西瓜基地3000多亩,年产西瓜1.2万吨。“此次西瓜节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争取常办常新。”赵堌堆乡西瓜合作社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将以这次西瓜节的举办为契机,大力发展西瓜深加工,通过完善西瓜经济产业链条,辐射带动黄河生态观光旅游;把特色产品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以瓜为媒,吸引更多客商到赵堌堆乡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银耳“花开”黄河滩
“过去银耳交易,都是流动贩子定价,1公斤银耳收购价也就40元; 现在好啦,通过合作社卖,能卖到50元,一年多挣好几千。”梁山县赵堌堆乡联民食用菌合作社社员丁桂稳高兴地告诉笔者。近年来,该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引导菌农以团队形式进入市场,提高了菌农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大市场与小农户的有效对接,菌农有了收益,合作社也得到了发展。从前,群众随边丢弃的玉米芯、棉籽壳等,现在已经把它们“变废为宝”。“有问题找合作社”这是每一名入社菌农的心声,合作社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如今,该乡已有银耳种植专业村5个,发展食用菌龙头企业2家、发展农户260多家,年产银耳、木耳等各类干货近600吨。今年,联民食用菌合作社又培育了黑木耳30万袋,按袋产干木耳60克,市场价80元/千克计算,袋均纯收益近3元钱,仅黑木耳一项就能为合作社农户带来近百万元的收益。
该乡发掘弘扬黄河文化,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加快推进黄河生态旅游区建设。利用该乡森林覆盖率达到46%的优势,推出“森林之乡、绿色氧吧”的品牌,发展观光林业旅游; 依托黄河过境11.3公里的优势,引进济宁黄河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加快建设停车场和旅游码头,新建观光区主干道2000米,设置大型旅游引导标识牌3处,购进旅游船和气垫船;搞黄河漂流,全力打造黄河水上游品牌。规划建设黄河人家生态旅游景区,策划“品黄河鱼、住黄河人家、观黄河风光”农家乐一日游,努力打造黄河人家生态旅游特色之乡。
农民自办“西瓜节”
赵堌堆乡西瓜种植基地地处黄河滩区,优质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宜西瓜栽培,加之充沛的黄河水水浇条件,使这里的西瓜个大、味甜、沙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赵固堆乡范那里村、钟那里村、王老君村等8个村一直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为了扩大西瓜新品种的知名度,引导西瓜种植走上产业化道路,日前合作社的村民们自发在黄河生态旅游区内的范那里村办起了西瓜节,品瓜、采摘,举办“最大西瓜”、“最甜西瓜”比赛和“趣味西瓜运动会”。地处黄河滩区的赵堌堆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形成范那里、钟那里、西刘、贾庄等西瓜种植专业村8个,发展优质西瓜基地3000多亩,年产西瓜1.2万吨。“此次西瓜节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争取常办常新。”赵堌堆乡西瓜合作社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将以这次西瓜节的举办为契机,大力发展西瓜深加工,通过完善西瓜经济产业链条,辐射带动黄河生态观光旅游;把特色产品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以瓜为媒,吸引更多客商到赵堌堆乡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银耳“花开”黄河滩
“过去银耳交易,都是流动贩子定价,1公斤银耳收购价也就40元; 现在好啦,通过合作社卖,能卖到50元,一年多挣好几千。”梁山县赵堌堆乡联民食用菌合作社社员丁桂稳高兴地告诉笔者。近年来,该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引导菌农以团队形式进入市场,提高了菌农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大市场与小农户的有效对接,菌农有了收益,合作社也得到了发展。从前,群众随边丢弃的玉米芯、棉籽壳等,现在已经把它们“变废为宝”。“有问题找合作社”这是每一名入社菌农的心声,合作社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如今,该乡已有银耳种植专业村5个,发展食用菌龙头企业2家、发展农户260多家,年产银耳、木耳等各类干货近600吨。今年,联民食用菌合作社又培育了黑木耳30万袋,按袋产干木耳60克,市场价80元/千克计算,袋均纯收益近3元钱,仅黑木耳一项就能为合作社农户带来近百万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