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6月14日是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济宁市文物局在东大寺、太白楼和博物馆等举办了一系列的精彩活动,以提升公众对济宁文化遗产的认识,展示孔孟之乡文化遗产内涵与魅力,贯彻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6月14日,济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次忠,副市长吴霁雯在市文物局负责人陪同下到东大寺观看了查拳、武术表演等精彩活动,热情的回族朋友向大家展示了回族武术的独特魅力,精彩的表演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王次忠等对东大寺的保护修缮方面进行了考察,他指出,东大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重视文物的保护工作,加强对东大寺的保护和宣传力度。
随后,王次忠一行登上了太白楼,观看古装李白诵读唐诗。据悉,太白楼活动当天特地邀请演员扮演李白饮酒作诗,并邀请济宁不同行业的书法名家现场挥毫向市民赠送书法作品。
在快活林,文物展览进社区和专家免费鉴宝活动同时展开,市民们纷纷走上街,将自己的藏品拿给专家鉴定,不仅增长了文物鉴赏知识,同时通过展览对济宁的文物有了更多的了解,提升了对济宁文化遗产的认识。
古槐路的千年古槐是济宁的标志之一,活动当天,市文物局局长丁海燕,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陈景东为“山阳古槐”揭牌。随后,市文广新局局长孙爱民和丁海燕到博物馆一同参观了文物展览,并到声远楼查看了修缮和保护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讲话,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对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让广大文博工作者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不能束之高阁、秘不示人,而应融入社会、惠及民生,努力展示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工作者应该肩负的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兖州
6月14日,兖州区依托博物馆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和传播功能,送文物法规政策、送文化遗产保护知识、送展览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提升宣传覆盖率。
在博物馆主展楼LED循环播放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字幕。印制文化遗产宣传单、文物保护法资料,组织宣传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使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逐步深入人心。
在学校、社区、乡村以展板的形式宣传《文物保护法》以及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内容,介绍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及兖州重要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宣传文化遗产知识。
充分发挥端信讲堂服务品牌作用,邀请全区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通过多媒体讲座等形式了解家乡文化遗产情况,使文化遗产知识在中小学生中间得到有效普及。
任城
为筹备好遗产日活动开展,任城区文物局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制定了详尽的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方案,与区教育体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暨文化遗产知识进校园活动的通知》,专门印制了1000余套以介绍任城文物、普及文物知识为重点,文字通俗生动、美观大方的宣传画下发到全区各中小学校,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和“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的主题,在各中小学校举办文物保护征文比赛活动,让广大在校师生对任城人文古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保护、传承和发扬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
6月13日,区文物局与区新闻中心共同举办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竞答”活动,提高参与度,普及文物知识。在任城电视台播放文物知识宣传片,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浓厚氛围。
6月14日,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当天,任城区文物局开展了送文物知识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专门制作了7块文物知识宣传展板、印制了500余份文物保护明白纸,上午走进李营街道肖汪庄村,下午走进越河街道古路沟社区,开展宣传,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现场准备的500余份宣传页、文物法律法规手册等发放一空。
曲阜
为庆祝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充分展示曲阜市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提高全市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曲阜市文物局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是在市区主要街道及景区开展宣传。在鼓楼门西侧设立宣传站,制作了10块展示曲阜丰富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管理成果的展板,向广大游客市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及我市优秀文化遗产知识,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一致好评。同时,在鼓楼门和“三孔”景区内设立宣传咨询服务台,组织团员青年向游客免费发放各种宣传资料800余份,解答游客提出的问题,热心为游客服务。二是做好免费开放文物景区工作。作为文化遗产日庆祝活动之一,组织开展了少年儿童免费参观活动,曲阜市王庄小学、书院街小学等5所学校共1000余名学生参观了“三孔”等文物景区,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月12日至18日,颜庙、寿丘少昊陵、周公庙、孟母林等外围文物景区免费向曲阜籍市民开放,曲阜籍以外游客享受半价优惠,孟母教子馆、汉魏碑刻陈列馆长期对外免费参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三是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集中学习活动。按照活动方案要求,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 等法律法规,结合曲阜市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充分讨论,广泛交流,进一步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曲阜市文物局将紧紧依托曲阜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进一步做好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推动文化遗产工作服务社会、造福市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市博物馆
6月14日,为庆祝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与发展,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市博物馆紧紧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流动博物馆架起沟通桥梁。14日上午,市博物馆组织工作人员来到济阳街道运河社区,为市民送来了《济宁市馆藏文物精品》等流动展览,精美的图片、详尽的说明,加上专业的讲解,让更多市民、学生和一些平时很少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的老人在家门口就体验到了生动的“文化盛宴”。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发放了文物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活动宣传单,文博专家进行了免费文物咨询和鉴定活动,群众鉴宝热情高涨,近三个小时的活动中,群众带来的数十件收藏品有青铜器、瓷器、玉器、字画、杂项等,品相各异,真假不一。各位专家耐心细致的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类问题,积极与市民互动并普及文物知识,满足了广大藏友鉴定家藏文物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推出“探寻文明的足迹———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市博物馆精心制作展板30余块,图片清晰,图文并茂,重点展出了济宁市最新的国保、省保、市保单位等各文化遗产点。过往群众纷纷前来参观,有些市民还是第一次看到市内文化遗产的分布介绍和图片展示,既好奇又兴奋,不停地向博物馆工作人员咨询,了解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济宁文化遗产相关保护情况,工作人员都一一作出详细解答。展览活动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了济宁的悠久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文化遗产的魅力。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学生走进博物馆大课堂。为发挥博物馆教育在义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济宁市博物馆与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合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六一期间,附属小学的学生们在博物馆精心组织下,在志愿者和小小讲解员们的引导下,分区引领队伍进行参观。穿越历史,展望未来,活动中增长了课外知识,激发了小学生对文化遗产知识的兴趣,滋养着爱祖国、爱家乡的浓厚情感。
遗产日当天,小小讲解员和志愿者为广大观众进行指引、导览、讲解等服务活动。小小讲解员虽然语言稚嫩,但讲解一板一眼,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娓娓道来,获得广泛好评。
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全面启用。市博物馆以打造“文博情怀,家之温馨”的品质博物馆为特色,不断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在展陈区域配备了药箱、雨伞等便民物品,改造了残障观众群体的博物馆参观环境,增设了残障人洗手间,铺设无障碍通道50 米,配置了轮椅、休闲椅等,各设施在遗产日期间全面投入使用。同时,市博物馆加强了对讲解员的手语培训,提升服务水平,组建助残志愿者队伍。博物馆为残疾人群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市文物局机关、博物馆的干部职工、大学生志愿者、小小讲解员100多人参加了系列宣传活动。
邹城
6月14日,邹城市紧紧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主题,统一安排部署,科学制定方案,部门联合联动,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一是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突出活动主题。在媒体上刊发了文化遗产日有关知识和邹城文化遗产资源状况等内容,同时将文物法律法规、邹城文物景点介绍等内容分别制成小册页,向来往市民群众发放、赠送。
二是制作精彩展板,展示文物工作成果。6月14日上午,在邹城人民广场东侧,竖立起多幅精美的照片图版,分别展示了邹城市不可移动文物分布情况、重点名胜古迹、可移动文物普查与馆藏文物精品以及近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同时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艺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开放考古现场,拉近公众与考古的距离。6月14日全天孟母断机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对市民开放,并请考古专家现场讲解。社会各界群众数百人进场参观,察看地层堆积、建筑布局及重要节点的发掘过程,近距离体验了文物考古工作的专业性与细致性,也真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工作的辛苦,加深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了解和感情。
四是继续开展文物景区惠民活动。本地市民群众、驻邹企事业单位职工持有效证件,参观文物景区5元/人。同时面向邹城市民群众,开展“邹城旅游一卡通”办理工作,包括三孟、峄山、明鲁王陵等景区,每卡30元/年。
通过“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当地文化遗产的兴趣,进一步拉近了文化遗产与广大群众间的心灵距离,进一步带动了全市人民群众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参与意识,为全市“文化遗产惠及社会民生”及文化突围战略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李白纪念馆
6月14日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济宁市李白纪念馆通过悬挂活动主题标语,组织纪念馆工作人员沿街分发济宁市文物局文化遗产方面的报纸专栏、纪念馆遗产日宣传页,举办古装李白唐诗诵读,济宁知名书法家现场赠送书法等形式开展各类宣传庆典活动,深入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文物法律法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者教育,“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并利用微博等刊布纪念馆遗产日活动有关内容。庆典活动期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次忠、副市长吴霁雯及市文物局领导亲临活动现场,和到访游客互动,并对纪念馆的遗产日庆典活动提出新的要求,勉励纪念馆工作人员再接再厉,再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物工作的辉煌。
梁山
梁山县联合多部门共同参于,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他们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口号标语,发放宣传单,开展文化遗产展览、咨询等形式,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民生的实践经验,普及了文物保护基本常识和法律知识,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群众自觉参于保护工作。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育,通过参观文化成果,让他们对梁山县发展历程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历史文化知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特别是利用网络,充分展现了梁山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成果,进一步扩大了文化遗产的影响。
微山
微山县围绕此次文化遗产活动主题,针对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大力宣传。在县城主要街道和奎文苑等悬挂条幅、摆放展板,同时还散发宣传单1000余份。
近年来,微山组织实施了包括文物调查及数据库建设、遗址保护、古建维修、珍贵民族文物征集、博物馆建设、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大运河申遗等工作。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人们对文化遗产日和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了解,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强广大民众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汶上
为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6月14日,汶上县文物部门组织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文化遗产日当天,在山东博物馆主会场,“盛世佛光———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展”正式拉开帷幕,集中展示舍利、金棺银椁、跪捧真身菩萨等珍贵佛教圣物。正式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的大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更是华丽转身,为庆祝文化遗产日增添了别样色彩。
围绕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汶上县文物旅游局组织工作人员在汶上县城主干道、大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和中都博物馆等显著位置悬挂了“文化遗产日”宣传条幅,发放了《文物法》、《汶上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等宣传材料,介绍了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