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近年来,邹城市依托孟子故里文化底蕴丰厚的资源优势,坚持多元化发展,启动实施“文化突破”战略,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孟子故里特色文化品牌,实现了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文化设施日新月异
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基础设施建设是硬载体。按照城乡、新旧城区布局建设和文化经济特区发展规划,该市首先从重点文化基础工程入手。位于邹城东城区的文化艺术中心是邹城市投资新建的重点项目,该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图书馆、孟子大剧院、档案馆等。目前,1.2万平方米的档案馆已交付使用,1.9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已完成内装。同时,该市近年来在城区陆续建成了人民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等几十个精品文化工程。各镇街也投资新建了一批高标准的广场、公园,在人群聚集地建设“百姓大舞台”并配备了文体设施,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有了便利可及的平台。
为了实现统筹发展城乡文明这一目标,邹城市多年来将镇村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列入为民所办“十件实事”,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广大城乡群众。2013年,在完成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完成了272个村文化大院优化提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
文化惠民春风扑面
现如今,邹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娱乐设施崭新齐全、遍布城乡,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多彩的惠民活动让广大群众真真正正地享受到了公共文化建设带来的实惠。
去年以来,该市组织“送戏下乡”103场、“万场演出惠民生”群众文化队伍演出175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万余场次。利用“百姓大舞台”,发动专业、业余队伍开展戏曲票友大赛、“相约十艺节·文化惠民生”、“孟子故里看大戏———好戏连连看”新年演出季、“三下乡”、好戏连连看“文化暖冬”汇演等群众文化活动。
为了减轻群众负担,让文化资源惠及更多城乡群众,去年,该市还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从庄户剧团、业余文化队伍、文艺爱好者队伍、专业演出队伍中公开招标文艺演出队伍,深入全市16个镇街150个村、社区和城区广场开展广场周周演、好戏连连看———“文化暖冬”惠民活动演出200场。
今年新春期间,该市邀请省京剧院“文华奖”剧目《瑞蚨祥》在邹城演出3场,拉开本年“千场大戏惠民生”序幕,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利用门店、网络售票。正月初六至正月十六期间,组织专业队伍在钢山剧院开展10场优秀传统剧目展演,场场爆满,引发广泛社会反响。
文化实力日益提升
为提升文化实力,丰富传统文化内涵,近年来,邹城市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大力度的挖潜和深耕细作。
2013年母亲节期间,成立了孟子研究院,加快推进了对孟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研究,并通过举办孟子公开课、我爱读孟子、儒家礼仪推广、孟子文化“六进普及工程”等活动,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同时,结合传统文化做好活动创新,开发了孟子故里“修学之旅”“礼仪之旅”“感恩之旅”等系列修学旅游产品。
为弘扬传承母教文化,以“便民、利民、亲民、惠民”为主旨,以“传递母爱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系列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为“中华母亲文化节”及母教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针对传统的文艺项目,去年十艺节期间,该市平派鼓吹乐《赶山会》、阴阳板《雩》2件作品分获“群星奖”“群星奖优秀演出奖”,冲击“群星奖”项目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