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你知道济宁以前的样子是什么吗?你知道济宁的近现代都涌现出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吗?你知道你所在的地下都有什么管线吗?”近日,济宁市城建档案馆开展了“媒体走进档案馆”活动,在一张张的老照片中,济宁城区由陈旧小城变成繁华商住区的历史再现于眼前。
走进市住建委5楼,170余列密集的档案架整齐地出现在记者眼前,它们不仅记录了城市的旧貌新颜,还包括了各个重要建设工程开工前、中、后期的图片、影像资料。“市城建档案馆大部分是修桥、修路、盖房的档案,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经过我们的修改整理成档案。现在库房内安装了气体自动灭火消防系统、分层式中央空调,库房管理达到‘九防’要求。从1983年建馆到现在,馆藏档案已有12万多卷,馆藏照片40000余张,录像档案22000余分钟,这些资料都反映了济宁城区的真实变化。”副馆长张云霞介绍说。
在地下管线科,工作人员郭虹正在操作着一台装有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电脑。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密密麻麻的管线看的人眼花缭乱,但对于郭虹,这些都已运用自如。“在道路施工或房地产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到档案馆查阅管线资料,可以有效地避免挖断地下管线。”郭虹告诉记者,从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城建档案馆对济宁市城区(除北湖区外)的地下管线进行了普查,普查面积162平方公里,探测管线总长度4065.316公里,并通过对地下管线跟踪测量和竣工测量对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建立了地下管线的活档案。
同时,为抓好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市城建档案馆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了基本建设程序,对重点工程项目展开指导工作,先后到济宁机场、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济北新区等多个重点项目工地检查竣工档案的编制等工作。近年来,市城建档案馆已先后接待查档人员2643人次,调阅各类档案10000多卷次、管线图400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