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凑泊,2014年新年第一个周末不仅有幸登泰山极目,而后又到访东方圣地曲阜。一个多月前,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期间也曾到访这里。翻阅当时的新闻报道,对他的所思所感虽只有只言片语,却也不乏“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样的金句。
曲阜是鲁国的故城,站在小沂河畔的香格里拉酒店客房远望,那道城墙夕阳一照更见古旧,门楣上“万仞宫墙”朱红匾额还很清楚,隆冬时节衰败颓废的亲切,三三两两的游人尤显得孔门深幽。
孔子的雕塑
当地的向导告诉我说,习主席到孔府参观时看得真切,人也和气。后来有报道说,习在看到《孔子家语通解》以及《论语诠解》两本书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不用猜也知道,顷刻洛阳纸贵。
习近平在孔圣人的故居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说起习近平的名人“故居”情节,不由得让我想起他在去年初访问非洲时说过的一席话。当时他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接见华人华侨和使馆工作人员时,谈到在中国人在非洲做生意要“戒欺”。而这个“戒欺”,正是他早年参观胡雪岩故居胡庆余堂时所得。
胡雪岩是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在杭州胡庆余堂朝内悬挂的“戒欺”横匾上,胡雪岩亲自攥写了“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等百余营商箴言。习近平引用胡雪岩“戒欺”论赠予在非的海外华人,正是中国 “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的最好指引。
和“戒欺”匾有异曲同工之妙,孔氏后人用来自省的”犭贪”照壁,想必习近平一行也曾驻足。除了历史建筑遗存,一代先师孔子留下的精神财富其实更值得今人学习。习近平对儒家经典的熟稔,在其短文集《之江新语》可以窥见一二,他强调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谈信用就引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指出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心,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至于《孔子家语通解》的开篇,就讲到孔子既智且勇,不卑不亢维持鲁国的尊严和国家利益,迫使齐景公返还长期侵占的鲁国土地。联想到今时今日中国在边疆海疆维权,不由得感慨古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胆识。
要离开曲阜的时候,酒店的工作人员热情准备一份礼物给我。那是竹简,上面镌刻着《论语》慎独省身的名言,一笔一划都那样端正,那样干净,也那样体面:这应该就是国人追求的为人处世境界吧。
本文作者——大公报记者李理在曲阜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