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不断提升对人力资源、创新平台和科技金融等高端资源的配置能力,相继建成全省首家专注人才增值服务的人才联盟、15个开放共享行业公共技术平台、15个新型现代产业园区,持续推进国际化科技新城建设,营造了作风最优、效率最高、接轨国际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了美国惠普、德国巴斯夫、日本伊藤忠、台湾联电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一大批创新载体落地建设,在功能提升、创新创造、产业升级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全方位的支撑作用。
营造助推创新的平台环境提升科技资源辐射力
创新资源的分散和乏力,一直是制约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如何破除这一禁锢,高新区经过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创新平台建设的构想,并通过深入实践,建设了以产学研基地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化特征的载体设施,在吸纳创新资源、发挥拳头作用等方面彰显威力。目前,在产学研基地内聚集了3000平米的软件动漫测试平台、省科院济宁分院、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检中心等30多家研发服务平台。其中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检中心是全国第二、江北首家此类中心;山推投资5.5亿元建设了国内第一家提供大扭矩传动设备测试的研发中心,面向全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以政府引导资金,拉动龙头企业持续投入,建成了山推、辰欣、泰丰等15个开放共享的行业公共平台,面向周边同类企业开放。以企业为主体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发展到126家。科技金融平台是高新区又一着力打造的创新环境,正在建设的金融一条街、财富中心等载体,引进设立的金融机构达到89家,同时依托这些优良平台,筹建了多达11支的创投风投基金,规模近40亿元,采取多种模式,为种子型、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营造适宜创业的人文环境提升服务模式影响力
人才联盟既是高新区构筑“人才特区”、凸显人力资源作用的主干,也是科技新城打造创业人文环境的一个缩影。走进这里,细节的安排、温馨的氛围,各种互动式的培训、交流沙龙等内容的设计,均体现出人文关怀特色,力求让人的奇思妙想尽可能发挥。目前在科技新城核心区,建成或在建的功能性项目超过50个,无论单个项目,还是组合在一起,都被赋予着人文环境特征。在集科技馆、图书馆、影视馆、商务馆、展览馆、体育馆“六位一体”的科技中心周边,每天游人不断,尽情地享受着科技体验与生态环境交织下带来的美妙。联合苏州外国语学校、新加坡国立小学建设的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一贯制的孔子国际学校,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功能配套。在直接的行政服务领域,全区推行扁平化管理,对机关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综合性管理,采取合署办公、垂直管理等措施,减少中间环节和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诠释着崭新的服务理念;对街道推进职能转型,重心下移,取消了招商引资、经济指标考核等经济发展职能,重点放在环境卫生、社区管理等社会服务上,又带来一股清新的服务新风。在效能方面,通过“数字化”市民中心、经济社会服务呼叫中心,简化审批手续、畅通为民渠道,树立了时限最短、成本最低、效能最高的“高新品牌”。
营造产业发展的专业环境提升产业集群带动力
围绕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高新区始终秉承着主导产业高端化、产业聚集园区化、园区服务专业化的理念,特别是在专业化水准的提升上,从管理人员的选配到企业一线的服务流程,从经济形势的研判到产业导向的专案策划,从国际化视野的树立到与国际企业平等对话的赢取,煞费苦心、不遗余力,为产业提档升级营造出一流的专业环境。在此环境下,区内主导产业群体持续壮大,4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与时俱进、竞相发展。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和园区规划,以“六个中心”一体化模式,建成了15个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园区,形成了企业汇聚的“洼地效应”,培育了一批处于产业链高端、细分领域领先、站在行业前沿的龙头型企业。山推推土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8%,产量世界第二;山重建机大型挖掘机产品打破外资品牌对我国大吨位挖掘机的技术垄断;小松山推挖掘机核心技术实现本土化,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大型挖掘机生产企业;如意科技建成国内最为完整的棉纺、毛纺两条产业链;辰欣药业跻身中国医药创新20强;泰丰液压成为全球最大的二通插装阀生产商;联电科技园台资项目逐步扩展,欣兴电子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印刷电路板研发生产基地;玉柴乘用车柴油发动机即将实现全系列发动机在济宁的布局。项目引进上,今年又有惠普软件在内的3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助力产业向高端加速攀升。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济宁高新区已成为国内配套能力最强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区域,正在朝着“动力之城”、“光电新城”、“智慧城市”的方向大步迈进。
图为济宁高新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