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说到济宁的畜牧特产,汶上芦花鸡“赫赫有名”。散养的芦花鸡肉质好、营养高,很受市场欢迎,为养殖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如今,有人把芦花鸡放在玉米地里养,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今年中秋节前,在济宁市汶上县次丘镇河里村一片玉米地里,时不时可见身披黑白羽衣的芦花鸡穿梭其中踱步觅食。这里是山东金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汶上芦花鸡放养基地,50多亩的玉米地里大约放养了5000只芦花鸡。“玉米地养芦花鸡?”看到记者疑惑的神情,公司董事长贾正国历数了玉米地里养鸡的种种好处:“鸡在玉米地里吃杂草、虫子,节省了饲料费用,又省去了玉米除草、捉虫所需要的开支。此外,鸡粪还可以肥田。”今年7月,这个公司初次尝试田间养鸡,每亩地投放了100只芦花鸡,按照100只芦花鸡可产鸡粪便500公斤来算,一亩地就省去了200多元的化肥钱,形成了增收节支、肥田增效的生态良性循环。“这么多只芦花鸡,不怕跑掉吗?”记者问。“我们在四周拉上2米多高的丝网,地里建起鸡舍。”贾正国说,田间养鸡管理起来也相对容易,每天只需要给鸡加水、加料,5000多只鸡一个人就能忙过来。尽管省工省时省力,但在玉米地里放养芦花鸡也是一项技术活。“把握准时间很关键,当玉米长到1.2米以上的时候,放进50到60日龄的汶上芦花鸡半成鸡,到农历八月十五左右,这些芦花鸡能长到1.6公斤左右。”
农田放养产生的大量运动,和以虫草为主食的芦花鸡,体质更加健康、肉质更加鲜美。中秋节前,贾正国的芦花鸡被顾客抢购一空,仅田下放养这一项就增收了20多万元。谈起农田养鸡的体会,贾正国说:“这种回归传统、引进现代养殖技术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带来的是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下一步,公司准备进一步推广这种养殖方法,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