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近年来,济宁监狱不断完善教育改造教材体系建设,编纂了大量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刑事司法政策、刑罚执法理念、教育矫治思想,输送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矫正文化,传播法律道德、心理卫生、知识技能的系列书籍,丰富了监狱文化内涵和教育改造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改造功效。目前,济宁监狱已编印各类教育改造用书三十多种,报纸期刊五类,形成了较为完备教育改造教材体系,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辨是非 崇德尚法
知法悔罪,养德向善,是人性回归的肇端,为此监狱编印了《入监教育手册》、《大墙内的忏悔》等书籍,引导服刑人员反思罪责,认清危害,普及法律知识,明确身份意识真心悔过赎罪;结合“学儒育新”文化育人工作,编辑了《立德澄心》、《中华经典名句诵读》等十三本系列教材,撷取儒家“德教为先”、“知耻改过”、“修身内省”的思想精髓,着眼人性视角,立足人文积淀,站在人本高度,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扬善隐恶、明辨是非的德育教化功能。通过这些书籍中对是与非、对与错、荣与辱案例的辨析,对法律与道德的讲解,使服刑人员认识到犯罪行为的罪恶,体验到违背道德良知的耻辱,促使他们忏悔罪行,修德学法,改恶从善。
弘扬正气 激励改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监狱注重以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感召服刑人员,编辑了《时代楷模》、《道德航标》等图书,弘扬主旋律,注入正能量;监狱还收集积极改造、新生有成的真实案例,编辑了服刑人员自我教育的读本,激励引导他们树立信念,早获新生;整理了不思悔改、预谋再犯的反面教材,编辑出《高墙不可越》、《反脱逃漫画警示教育手册》等读物,通过鞭笞狱内违规违纪现象,警钟长鸣,鞭策服刑人员牢固树立“抗改无出路,犯罪更害人,改造有前途,悔悟奔新生”的观念。
净化心灵 教授技能
除了普法明德、教育引导的作用,书籍还是传播生产技能、劳动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生活卫生知识的重要载体。监狱创办学校,编辑《学文塑德》、《正心养德》、《习艺立德》系列教材,将文化、心理、技能教育与培养道德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服刑人员生存发展素质。监狱编写的《话说“三违”安全教育手册》、《传染病防治手册》、《心态与改造》等刊物深受服刑人员的喜爱,许多服刑人员通过书籍,学会了谋生技能,解决了心理困惑。服刑人员李某,通过自学成为生产技术能手,刑释后顺利回归创业;服刑人员魏某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消除了困扰多年的心理障碍。
寓教于乐 精神家园
丰富多彩的书籍,营造了特有的精神家园,宣扬了人性的高尚纯真,阐明了人生的幸福真谛,改变了服刑人员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监狱成立了服刑人员家庭学校,编写教材《亲情帮教与服刑改造》改变家教观念,指导帮教;制作了《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扑克》,寓教于乐,活跃改造生活;编辑了《改造“三字经”》等六本漫画,使文化水平偏低的服刑人员也能接受教化;编发了《新生报》、《学儒育新报》、《济宁监狱报》等,鼓动改造新风,输送文化滋养。很多服刑人员在刑释时,都申请将监狱编发的图书带走,他们表示,从这些书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许多感悟,受益匪浅,希望带给家人或继续研读受益。
处于孔孟之乡,济宁监狱编印的部分教材充满儒学气息
济宁监狱服刑人员认真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