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考察几十个小城市,但给我的印象除了这些小城市的名字不一样外,其城市建筑风格都是一个样。这句话正应了“南方北方一个样,城里乡村一个样”这句话。难道“千城一面”、“特色危机”这道藩篱就不能破除吗?难道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风格就不能有一个有机的结合吗?
最近到山东曲阜考察,这个问题让我找到了最好的解答和诠释。
曲阜——这个孔子诞生的地方,让我向往已久。当我一踏上孔子故里,映入我眼帘的更是一番别致的景象。首先那些现代建筑中蕴藏的传统建筑风格,让我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曲阜的城市建筑风格不正是现代建筑与传统风格完美结合的产物吗!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充分吸收了传统建筑风格的元素,使每一座建筑都有现代体量,又充满了浓郁的传统风格,营造手法使每一座建筑都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意蕴和文化哲理,使城市真正从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的两极中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合点。
曲阜老城被完整的城墙围拢着,使老城投射出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厚重感,城墙上的城楼更透射出一种历史的大气和堂皇,使整个城市空间弥漫在蔚为壮观的历史时空中。依偎在孔庙、孔府旁的鼓楼大街,每一座建筑都不同凡响,一个建筑一个风格,每一座建筑都透着传统的华丽和高贵,传统造饰成为主导,现代成为陪衬,看上去既没有那种传统的古板之感,而是多了一份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的柔情,让人看了之后,极为审美和极为敬重,这些建筑把历史的厚重和华美表现的淋漓尽致。顺着鼓楼大街延伸老城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徜徉起来更是让人舒服,这条商业步行街比鼓楼大街更具现代性,但也更具传统性。这条商业步行街把现代和传统建筑风格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使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风格达到了一种极致,让人感觉到原来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风格是可以这样营造的,可以这样构思的,可以这样巧妙布局的。整个商业步行街的每一个单体建筑都堪称一个杰作,而整个商业步行街连接起来就像一幅现代“清明上河图”,给人以清丽、雅致、厚重、堂皇、大气之感。它的整体构思可以说是费了一番匠心的,没有一种文心雕龙的精神,没有一种对孔子文化深刻的理解,没有一种对孔子文化的尊重精神,是建造不出来这样既有现代元素,又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的。曲阜把有些标志性建筑建在了老城外,但这些标志性建筑更是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典范。像建在老城外的曲阜旅游服务中心和曲阜国际大饭店等标志性建筑,其中蕴藏的传统建筑文化符号把整个标志性建筑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从而折射出标志性建筑的应有风范。这些标志性建筑是在其它城市极少见到的,因为它在传统文化上的稀有和尊贵,所以它成了曲阜真正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了中国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典范。曲阜之所以能把城市营造的如此现代和传统,就是因为曲阜的文化所起的作用,就是因为人们源于对孔子的尊敬,就是因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恪守,没有这一切,曲阜也会变成和其它城市一个样的城市。
因为曲阜人知道,一但把曲阜建成和其它城市一个样的城市,那是对孔子文化的一种亵渎,那是对孔子文化的一种扭曲,城市建筑一但追随西方的无厘头建筑风格,那就等于曲阜放弃了孔子文化,而走上了一条文化不归之路,所以曲阜没有这样做,也永远不会这样做。曲阜人深深知道,曲阜的城市建筑风格只能按着曲阜传统文化的风格去营造,只能为孔子文化去添砖加瓦,而不是在城市建筑上把孔子文化抽离出去,让孔子文化在城市的空间里空洞化和异质化,所以曲阜尊崇孔子文化的原则永远不能变,所以曲阜对孔子文化信仰不能变,变了就对不起孔子,就对不起天下大众,就对不起全世界来曲阜朝拜孔子的万千游人,就对不起五千年的中国文化。
所以曲阜人在城市建设上,建立了一条传统文化的壁垒——就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必须在传统文化的规训中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曲阜才能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凝重的城市,只有这样曲阜才能成为一座世界之城,只有这样曲阜才能成为一座中国最有文化韵味的城市。
曲阜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做的很纯粹、很理直气壮、很豪迈。
曲阜不愧为孔子故里,不愧为中国文化的圣地,不愧为影响世界的地方。
当你徜徉在曲阜的城内,那种文化氤氲,那种文化气韵,那种文化格调,那种文化凝重,无时不刻不萦绕在你的面前,由此让人产生一种对它格外的尊重和希望在这里长时间的逗留。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这句话在曲阜体现的最为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