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帆
他曾是80后大学生,毕业后在大城市有着安稳的职业,然而,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他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到农村当起了“鸡司令”。几年下来,他的养殖场已扩大到50亩,建设各种鸡舍80多间,年出栏大蒜香鸡4万只,鸡蛋50万枚,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利润40万元。他,就是大蒜香禽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洪谦。
杨洪谦出生在金乡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世代务农。聪明勤奋的他也不负众望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和朋友一起在青岛开了一家旅行社。因为专业对口,再加上耐心细致,旅行社成立之初就做得风生水起。到2008年,年收入近10万元。但随着旅行社的发展,杨洪谦发现,青岛的旅行社绝大多数都是靠接外地团队为主,在业务上只能靠外地组团社发团,缺乏主动性,加上旅行社数量的增加,竞争的加剧,导致旅行社想要发展壮大遇到了瓶颈。是维持现状,过着稳定舒适但却有些简单重复的生活,还追求梦想面对未知?杨洪谦选择了继续出发。在接待旅游团队期间,杨洪谦发现,现代人对原生态、无公害食品异常青睐,在饮食等方面追寻返璞归真的诉求。在青岛崂山,农家乐饭店里,一只山林散养的小跑鸡,居然能卖到上百元还供不应求。春节探亲,杨洪谦看到家乡变化很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富民政策,加工、种植、养殖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认为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虽然前期做了充分准备,但真正做出回家养鸡的决定,还是十分艰难。首先是家人的反对。父母认为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刚走出农门,竟然要回乡养鸡,传出去简直让乡亲们笑掉大牙。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也都感到非常突然。有个朋友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疯了吧”。杨洪谦性格中有那么一股子倔劲,认定了事情就一定全力以赴地去做。2009年底,杨洪谦带着10万积蓄,在熟人的介绍下来到菏泽,投入到陌生的养殖行业,开始了极具挑战性的创业之路。
然而,隔行如隔山,初次涉足养殖业的杨洪谦因为没有经验而付出了代价。起先,杨洪谦遭遇了鸡群大范围发病,损失不小,后来他的散养鸡又因为品相和饲料问题卖不了价钱只能按白条鸡处理。辛辛苦苦几个月下来,杨洪谦赔得血本无归,10万投资全部打了水漂,只能狼狈逃回了金乡老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和反思之后,杨洪谦意识到,所选择的生态养殖道路并没有错,只是自己没有找对方法。他决定还是从笨鸡养殖开始,总结经验教训,重整旗鼓。2011年初,在多方筹措了20万元的资金后,杨洪谦在金乡县城东租下一处近30亩的林地,开始新一轮的奋斗。
本着一切都要正规化、标准化的原则,杨洪谦首先注册了营业执照和防疫证书,全部新建了高标准的板房和砖瓦房作为鸡舍。为了真正达到绿色无公害的标准,小鸡在两月龄之后便转为林下散养。饲料改为用玉米、豆粕、麦麸按照科学比例配成的纯粮食饲料,让鸡长的速度更慢,鸡肉也就更加紧致、好吃。鸡的防疫、防病是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杨洪谦除了请县兽医站的兽医作技术指导外,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很多养鸡网站注册,这样在鸡生病的时候,可以自己解剖病鸡,然后用数码相机拍好照片,发给网上专家,真正做到了远程会诊。2011年中秋节前夕,经过6个月的精心喂养,杨洪谦的第一批散养笨鸡终于出栏了,毛色鲜亮、绿色无公害的散养笨鸡,得到了市民青睐,成了人们中秋走亲访友的绝佳礼品。他的养殖场因此一炮走红,一时间供不应求。
初战告捷,来不及享受胜利的喜悦,杨洪谦又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他开始研究把大蒜用到笨鸡的饲料中去,并进行了反复的对比试验,终于达到了预期效果。把大蒜作为主要的添加剂,辅以牧草、松针和十几味中药,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玉米、豆粕中去。由于大蒜具有强力杀菌消毒作用,鸡在长期食用后,极大增强了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尤其对危害严重的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有非常良好的预防治疗作用,因而本品种鸡在生长过程中极少患病,患病几率仅为同类散养鸡的20%,完全不用化学药物、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真正达到了零药物残留。杨洪谦把这种健康笨鸡命名为“大蒜香鸡”。2011年底成功注册了“大蒜香”商标。产品一经上市,就以其新颖的创意,滋补、健康、安全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在金乡县当地已初具知名度和认可度,并成功进入各大超市、酒店,远销济南、徐州、青岛等地。2012年底杨洪谦成立了金乡县大蒜香禽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养殖场扩大到50亩,建设各种鸡舍80多间,年出栏大蒜香鸡4万只,鸡蛋50万枚,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利润40万元。
他曾是80后大学生,毕业后在大城市有着安稳的职业,然而,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他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到农村当起了“鸡司令”。几年下来,他的养殖场已扩大到50亩,建设各种鸡舍80多间,年出栏大蒜香鸡4万只,鸡蛋50万枚,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利润40万元。他,就是大蒜香禽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洪谦。
杨洪谦出生在金乡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世代务农。聪明勤奋的他也不负众望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和朋友一起在青岛开了一家旅行社。因为专业对口,再加上耐心细致,旅行社成立之初就做得风生水起。到2008年,年收入近10万元。但随着旅行社的发展,杨洪谦发现,青岛的旅行社绝大多数都是靠接外地团队为主,在业务上只能靠外地组团社发团,缺乏主动性,加上旅行社数量的增加,竞争的加剧,导致旅行社想要发展壮大遇到了瓶颈。是维持现状,过着稳定舒适但却有些简单重复的生活,还追求梦想面对未知?杨洪谦选择了继续出发。在接待旅游团队期间,杨洪谦发现,现代人对原生态、无公害食品异常青睐,在饮食等方面追寻返璞归真的诉求。在青岛崂山,农家乐饭店里,一只山林散养的小跑鸡,居然能卖到上百元还供不应求。春节探亲,杨洪谦看到家乡变化很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富民政策,加工、种植、养殖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认为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虽然前期做了充分准备,但真正做出回家养鸡的决定,还是十分艰难。首先是家人的反对。父母认为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刚走出农门,竟然要回乡养鸡,传出去简直让乡亲们笑掉大牙。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也都感到非常突然。有个朋友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疯了吧”。杨洪谦性格中有那么一股子倔劲,认定了事情就一定全力以赴地去做。2009年底,杨洪谦带着10万积蓄,在熟人的介绍下来到菏泽,投入到陌生的养殖行业,开始了极具挑战性的创业之路。
然而,隔行如隔山,初次涉足养殖业的杨洪谦因为没有经验而付出了代价。起先,杨洪谦遭遇了鸡群大范围发病,损失不小,后来他的散养鸡又因为品相和饲料问题卖不了价钱只能按白条鸡处理。辛辛苦苦几个月下来,杨洪谦赔得血本无归,10万投资全部打了水漂,只能狼狈逃回了金乡老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和反思之后,杨洪谦意识到,所选择的生态养殖道路并没有错,只是自己没有找对方法。他决定还是从笨鸡养殖开始,总结经验教训,重整旗鼓。2011年初,在多方筹措了20万元的资金后,杨洪谦在金乡县城东租下一处近30亩的林地,开始新一轮的奋斗。
本着一切都要正规化、标准化的原则,杨洪谦首先注册了营业执照和防疫证书,全部新建了高标准的板房和砖瓦房作为鸡舍。为了真正达到绿色无公害的标准,小鸡在两月龄之后便转为林下散养。饲料改为用玉米、豆粕、麦麸按照科学比例配成的纯粮食饲料,让鸡长的速度更慢,鸡肉也就更加紧致、好吃。鸡的防疫、防病是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杨洪谦除了请县兽医站的兽医作技术指导外,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很多养鸡网站注册,这样在鸡生病的时候,可以自己解剖病鸡,然后用数码相机拍好照片,发给网上专家,真正做到了远程会诊。2011年中秋节前夕,经过6个月的精心喂养,杨洪谦的第一批散养笨鸡终于出栏了,毛色鲜亮、绿色无公害的散养笨鸡,得到了市民青睐,成了人们中秋走亲访友的绝佳礼品。他的养殖场因此一炮走红,一时间供不应求。
初战告捷,来不及享受胜利的喜悦,杨洪谦又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他开始研究把大蒜用到笨鸡的饲料中去,并进行了反复的对比试验,终于达到了预期效果。把大蒜作为主要的添加剂,辅以牧草、松针和十几味中药,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玉米、豆粕中去。由于大蒜具有强力杀菌消毒作用,鸡在长期食用后,极大增强了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尤其对危害严重的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有非常良好的预防治疗作用,因而本品种鸡在生长过程中极少患病,患病几率仅为同类散养鸡的20%,完全不用化学药物、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真正达到了零药物残留。杨洪谦把这种健康笨鸡命名为“大蒜香鸡”。2011年底成功注册了“大蒜香”商标。产品一经上市,就以其新颖的创意,滋补、健康、安全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在金乡县当地已初具知名度和认可度,并成功进入各大超市、酒店,远销济南、徐州、青岛等地。2012年底杨洪谦成立了金乡县大蒜香禽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养殖场扩大到50亩,建设各种鸡舍80多间,年出栏大蒜香鸡4万只,鸡蛋50万枚,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利润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