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山东省确定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孔孟之乡——济宁地区有12个项目入选,二仙膏古法制作技艺,成为济宁地区首个入选传统医药类的非遗项目。目前,包括第三批在内,孔孟之乡济宁地区已有48个省级非遗项目。
此次山东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6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则有21项。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是指此前已经有地区申报成功某项遗产名录,而其他地区也具有此项目,再行申报后即为扩展项目名录。其中济宁市入选文化遗产名录的有7项,包括曲阜市的颜子传说、拓片制作技艺,梁山县的水浒传说、狮舞(梅花桩舞狮子)等。入选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则有5项,包括由山东省艺术馆统一报送山东民歌中泗水县的《大辫子甩三甩》,济宁市中区的面塑(济宁面塑),邹城市的竹马(尚寨竹马)、山东花鼓(山头花鼓)等。
二仙膏
济宁市于2011年8月份开始申报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由于之前‘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出现,导致从文化部到省里的有关部门、专家,对这一现象很担忧。因此如今省级非遗项目的评审越来越严,对质量、数量的把关也更严。”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这种情况下,济宁地区仍有12个项目入选,在全省各地市当中也名列前茅,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