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
早晨7点,金乡县鱼山镇沙河社区32岁的村民寻桂玲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做好早饭,安排好儿子上学后,骑上电动自行车,15分钟赶到村里公司上班。下午5时下班回家,婆婆已在做饭,她负责辅导儿子做功课。这和几年前在外地打工的生活有了很大不同,“那时只有过年才能回家陪陪老人和孩子,现在能在家门口上班,有稳定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样的日子过得安稳踏实。”
在全国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在今年1月份,山东省召开的第十二届一次会议指出,“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方针,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启动城镇化‘提质加速、城乡一体’行动,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域中心城市为支撑、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支撑,厉行集约节约用地,搞好地下空间规划利用,防止‘土地城镇化’和千城一面的畸形发展。以宜居、幸福为目标,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央和省市新型城镇化战略日益清晰,这让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的寻桂玲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望。在家门口上班日子过得踏实,在金乡县鱼山镇,像寻桂玲这样返乡的农民工有几百人,陆续转到村里几家企业上班。
寻桂玲的家里住的是一套三居两室的新房,在沙河社区,水、电、暖配套设施齐全;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五化”达标;文体服务、物业保障、公安警务一应俱全,各种设施与城里不相上下。这是金乡县“两区同建”给村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春意盎然莺燕飞
对于“两区同建”,金乡县委书记刘章箭谈了自己的想法,推进新型城镇化金乡实施的是“两区同建”战略,一方面把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推动产业集聚,吸纳更多的本地农民工就业;另一方面,以适当就地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城镇化的突破口,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形成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新型城镇化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有空间;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新型工业化发展才能有保障;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乡才能有效统筹,农村发展才能和谐。
华光社区是“两区同建”的典范。华光集团与鸡黍镇西李村230户农户村民签订了10年期限的土地区域化合作种植合同,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了有机大蒜及有机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覆盖整个西李村,发展到1360亩。农民保障性收入3000元/亩年,同时按土地净收入享受50%的分红,农民变成股民;农户土地集中起来后,建设有机大蒜生产及有机蔬菜基地,引领大蒜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到基地工作60元/天,进而变成产业工人。基地内的农民原有旧村庄变成了耕地,原有的旧房屋换成了新楼房,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社区农民还就近在该企业生产基地、加工基地、贮藏基地等产业聚集区就业,社区建设悄然改变了这个村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去年,金乡县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镇化进程、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等一系列问题,把“两区同建”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突破一点、带活全局”的关键举措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捷径,作出了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和农村社区“两区同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较大突破,形成了浓厚氛围。
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广覆盖”的总体工作目标,本着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引领的原则,金乡县在对全县空间结构、人口分布、社区建设、交通布局、产业研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等详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金乡县两区同建规划(2012-2030)》。为最大限度做到“阳光规划”,这个县邀请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工程咨询院等专家,对全县两区同建规划进行了评审。根据规划,金乡县五年内共建社区62处,新建42处、续建20处;建设产业园区71处,工业型园区22处、景区2处、物流园区8处、农业园区39处,到2016年,基本达到全县人口社区化广覆盖,基本建成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丽金乡”。
春色满园关不住
今年,金乡县遵循“先急后缓、产城同造、有序推进”的原则,重点以东城区和金北新城、生态新城为主战场,以镇街重点社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规模膨胀为着力点,统筹推进“两区同建”进程。
在东城区健康新城,设计容纳人口10万人,规划奥体中心、东城医院、东城学校等重点单体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27亿元,6月底基础工程达到“正负零”;开元大道、奥体大道、金珠路莱河桥等路网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4.5亿元,年底前全面完工。奥体中心综合馆、亿九大厦、莱河社区一期、开元大道等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所有单体项目年底将完成主体、两年内完成入驻;东城大型群众广场年内确保建成使用;总投资2.76亿元高河平原水库一期正在进行土方工程施工,6月份完成注水,达到景观效果。西城区生态新城,位于县经济开发区与食品园区交汇处,设计容纳人口9万人。按照“产城融合、低碳生态、宜居宜业”工业新城理念,正在加紧推进规划编制和骨干路网建设,目前总规、详规等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建成后将有力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位于化工园区南部的金北新城,设计容纳人口5万人,发展定位是“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的核心节点”和“县域次中心”,目前金北大道、胡集大道等骨干路网和节点改造正在组织施工,起步区“六纵三横”路网即将启动,大义回迁社区一期主体工程上半年将实现封顶,社区服务中心、北城医院、北城中学等配套工程近期将全面开工建设,三年建成县域次中心和一流的省级示范城镇。同时,金乡县同步推进各镇街25个社区、19个园区建设,年内确保兴隆、卜集等1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加速人口进城入镇步伐。
过上好日子的寻桂玲还有两个愿望,一是家乡的产业园区能建更多的工厂,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在家门口上班。二是农民进了城后,在住房、上学、看病、社保等方面,与城里人能享受一样的待遇。“我相信,不远的将来,这些都会实现。”寻桂玲对此充满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