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从4月15日召开的济宁市加快推进“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全面启动,这标志济宁市将打破处于国家和省区域战略规划“空白地带”的局面,摆脱发展过程中各经济版块的“挤压”,探索一条以文化引领、融合、催生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4月12日,济宁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将以曲阜、邹城为中心,规划建设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并将其打造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儒家文化传承创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进区、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创意创业人才聚集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曲阜孔庙大成殿
区域竞争中寻求突围“特区”成功进入省级战略
从200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珠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我省的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等30多个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为这些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同时也进一步塑造和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地图”。
就我省来讲,除“黄蓝”两区外,枣庄进入国务院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临沂享受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政策,菏泽、聊城被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济南、淄博、泰安、德州、聊城、莱芜等市进入省会城市经济圈和济莱协作区发展规划,而我市却处在国家和省区域战略规划的“空白地带”,被形容为“不黄不蓝、不红不黑”。这一方面使我市不能享受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也导致济宁的发展受到各经济版块的“挤压”,在区域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何在国家和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赢得优势,如何在经济版块的合作竞争中实现突围和突破,一直是济宁市委、市政府致力思考、谋划和推动的重大问题。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济宁资源特点、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围绕“全省争先进、区域当排头、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定位,着眼济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致力推动济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入国家试点,推动曲阜“文化特区”上升到国家和省级战略,推动济宁在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中成为科学发展高地。经过市委市政府的不懈争取和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这些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以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为标志,“曲阜文化经济特区”成功进入省级战略,为我市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
以儒家文化资源为核心 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为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将推进“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工作列入全市16条重点工作线,进行重点安排、强力突破。本月12日,市委常委会议又专题研究这项工作,研究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的意见》,并成立“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
意见指出,将以曲阜、邹城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以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和中华文化标志城为载体,以儒家文化资源为核心,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文化大项目建设为带动,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以特殊优惠政策为支持,规划建设“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加快推进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快速提升我市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把“曲阜文化经济特区”打造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儒家文化传承创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进区、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创意创业人才聚集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大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整合孔、孟、颜、曾等文化资源,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打造独具儒家特色的文化圣地和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凝聚全球华人的文化圣地和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儒家文化科研教育优势,办好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文化盛会,深化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活动,打造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基地和平台。
在建设儒家文化传承创新区上,传承弘扬儒家优秀文化传统,加强优秀儒家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适应时代发展,引进融汇文化新元素,创新儒家文化传承新载体,不断提升文化创意,树立具有现代特色的儒家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民族复兴建设。
以超前眼光谋划公共文化发展,以文化资源优势彰显公共文化特色,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打造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此外,还将实施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坚持曲阜市、邹城市以及济宁市其他文化资源富集地区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金融、制造业、商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省文化经济融合发展高地。建设特色文化创意创业服务平台,实施文化创意创业品牌创建活动,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文化创意创业人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创业人才聚集地。充分利用曲阜市、邹城市及周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服务管理水平,逐步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相关新闻】“特区”建设需要“特殊”对待 各城市和部门倾情“服务”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孙丹青)规划建设曲阜文化经济特区,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为更好地促进“特区”规划建设,曲阜将常态化推行“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邹城将建立孟子文化研究院,市级相关部门也表示将在项目发展、财政、金融、遗产保护等方面,倾情为“特区服务”。
曲阜:推行“背论语免费游三孔”常态化
作为“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的核心区域,曲阜将大力实施“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大爱之城、诚信之城、孝德之城、仁德之城”,将曲阜打造成首善之区。此外,还将常态化推行“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推动《论语》及儒学知识的传播普及,实现“读论语、思圣贤、游曲阜、学做人”的目的,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邹城:将建立孟子文化研究院
邹城作为“邹鲁文明”的发源地,文化经济特区南部的主战场,将继续推动孟子思想研究宣传推广,坚持“请进来”,成立孟子研究院,选聘学术界权威担任院长,邀请国内著名儒学专家开讲“孟子公开课”,推出一批与“中国梦”融为一体的民本理念、民族气节等优秀成果。与此同时坚持“走出去”,与知名高校合作设立孟子研究机构,提升中华母亲文化节内涵,多层面对外展示文化特色。
市发改委:以最快速度确保“特区”文化产业大项目落地
市发改委将根据“特区”的功能定位,以壮大文化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开发建立文化产业项目为突破,集中力量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三大载体,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动态跟踪和常态化管理,重点抓好鲁国故城大遗址、尼山大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孔子博物馆、孔子学院总部国际青少年研修基地、九龙山山体水系生态修复、中华母亲苑等项目建设,积极协调争取将曲阜、邹城文化大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并集中围绕完备手续、加快审批、资金配套、环境优化等方面全力运作,确保曲阜、邹城文化产业大项目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落地建设。
市财政局:预拨1500万元用于核心景区规划建设
今年,市财政局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向“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倾斜,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预拨1500万元用于核心景区规划建设,确保资金早到位、项目早启动。从2012年至2014年,对曲阜市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市以下分成部分,由市财政全部返还;曲阜、邹城等有关县市争取来的国家、省文化产业项目由市财政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扶持;市级其他文化发展资金也将重点扶持“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
市文物局:做好可移动文物的调查、认定和登记
市文物局将重点抓好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工程,加快编制完成鲁国故城、邾国故城和王因遗址等相关遗产点的保护方案,开工建设鲁国故城周公庙区域保护展示工程、鲁国故城东南角、东北角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继续实施遗址区勘探发掘。做好可移动文物的调查、认定和登记等工作,全面掌握可移动文物现状,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强化对知名遗产地、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物保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