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8山东省文博会和国际孔子文化节的重要场馆,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目前,主体及内部装修工程已基本完工,于29日正式竣工并交付使用。
规划建设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是济宁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曲阜打造成“孔子故里、东方圣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是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和山东省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重要场馆设施,被列为省、市政府重点工程,济宁市“一号工程”。自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开工以来,李连营就被派遣到工地负责工程监理。日前,记者跟随李连营对整个会展中心进行了实地探营。
钢铁用去2.5万吨
据悉,会展中心位于曲阜市大沂河南200米,大成路西、104国道东,与孔庙在南北向一个中轴线上,占地285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三片树叶形状,中间为圆形会议中心,周边连接三个展厅,南北布局两个广场,工程建设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完成会议中心和东西两个展厅。
该项目2007年11月初筹备建设,12月9日开工奠基,2008年1月1日正式计算工期。整个工程在济宁建筑史上创造了“四个之最”:单体建筑体量最大,一期工程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列省内地市展馆第一;政府投资最多,一期工程概算投资7.5亿元,功能设施较为先进;施工强度最大,各类新技术密集运用,仅用钢量就达2.5万吨;建设工期最短,共历时8个月、241天。钢结构工程已于5月份荣获中国建筑优质工程“钢结构金奖”,整体工程正在申报“鲁班奖”。
远远望去,会展中心主体建筑异常宏伟,在太阳的照耀下散发出道道光芒,现代化的钢结构建筑、古朴典雅的广场设置,让现代科技与古代儒家文化实现有机结合。走进圆形会议中心,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一楼、二楼构成了一个大型的阶梯形会议室,不但能容纳1600余人参加,还可以承担会议、文艺演出等活动。会议中心最上层为圆桌形国际会议中心,能够容纳550人参加会议。
广场寓意“天下大同”
在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前广场上,不但设置了古色古香的灯塔,还建有人工河、小桥、喷泉、休息步道及林阴休息区等,供市民观光、休闲、娱乐。
据了解,整个广场公共空间系统景观设计尊重并延续整体规划概念,设计强化中心区的南北中轴线,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设计灵感与元素,整合一系列公共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同时,设计采用现代景观形态,结合传统艺术手法,以历史、文化为本,现代为形。运用现代构成元素,充分挖掘孔子思想含义和文化特色。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广场的主要元素构成了一个古体的“同”字,寓意天下大同,以现代的手法诠释曲阜的历史内涵。
李连营告诉记者,该工程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后,整个广场都将对外开放。由于距曲阜城区只有一河之隔,所以会展中心将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施工就像一场“战役”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设如此宏大的项目,国内从未有过,若能如期建成,当创国内奇迹。”一位钢结构专家这样讲。
据介绍,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开工之初,工程指挥部就将“质量第一、安全生产,苦干巧干、确保工期”作为工程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指挥部、施工、监理单位各级领导深入施工现场,每天一检查,不放过一个工作面、一个岗位,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并建立全面检查、重点点评、集中帮促制度,每周五下午,由指挥部、施工、监理单位及各分包企业项目负责人参加,进行一次集中检查。此外,建立了奖惩制度,拿出20万元资金对施工、监理企业和指挥部工程建设人员按时间节点进行奖惩,按时完成任务的进行奖励,完不成任务或发生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按同等标准进行处罚。
为了确保工期,工程建设指挥部还科学安排工程施工,要求各施工企业详细制定施工方案,倒排工期,把施工进度和工期要求排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根据工程特点及难点,合理安排流程和工序,交叉施工。实行“三班倒”工作制,保证24小时不间断施工,并采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参建人员的积极性。工程高峰期5000多名人员同时展开作业,平时施工人员也在3000名左右。
施工现场一位姓王的工人这样告诉记者,“建设孔子文化会展中心,我们都把它当成了一场战役,虽然辛苦劳累,但是看着建筑一天天成形,心里都有着说不出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