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实现‘学有优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努力扩大就业,加快实现‘劳有多得’,让每一个劳动者生活得更有尊严;健全社保体系,加快实现‘老有善养’,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幸福安享晚年;优化医疗服务,加快实现‘病有良医’,把最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改善住房条件,加快实现‘住有宜居’,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更加美满……”梅永红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以增进百姓福祉为落脚点,加强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一项项暖民心、遂民愿的具体举措,赢得了会场上一阵阵热烈掌声,也成为代表们在审议报告中热议的话题。
济宁市作为孔孟之乡,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如何发挥优势,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是广大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济宁市中区团的杨建国代表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更大力度地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去年,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2所,改造中小学校舍52万平方米,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11所。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中小学健康饮水工程,向困难家庭学生发放营养补助金4500万元,教育优先发展得到充分体现。2013年,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要普及高质量基础教育,加快建设一批规模适宜、收费合理、条件达标的公办幼儿园。要着力改善教育民生,建立覆盖各学段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多为教育办实事、做好事。要更加关爱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扩大营养改善覆盖范围,建设完善好农村学校食堂,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他们不仅上得起学,还要上好学。
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万人。代表们在审议中认为,在新的一年里,面对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实际,政府要把营造有利于就业的社会环境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注重发挥重大工程项目带动吸纳就业的作用,通过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充就业容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更大力度扶持自主创业,放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扎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要督导企业经营者切实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裁员,支持好就业。要统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要持续加大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力度,鼓励支持不同群体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
2012年,济宁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优抚对象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四位一体”养老经验在全省推广。在谈到2013年如何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时,代表们立足实际,踊跃发言。汶上县代表团代表何彦民、王秋霞说,去年,汶上县在财政不富裕的情况下,在保障民生方面舍得花钱,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最大限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3600元和2100元。24337名城乡低保对象得到救助,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春节补助费507万元,1419名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投入118万元实施危房改造安居工程,为59户贫困家庭新建住房127间。为城镇“三无”人员每人每月发放500元生活补助,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社会福利中心,对全县14处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和完善,全部达到省一级标准。他们认为,在新的一年里,要继续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构建起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持续加大济困救助力度,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让更多弱势群体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在谈到优化医疗服务、加快实现“病有良医”话题时,代表们说,去年济宁市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全面推开,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实现门诊统筹。开展了“百名医疗专家进千村”、“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活动,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代表们认为,要立足于让老百姓方便看病和看得起病,巩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套建设成果,扶持县级医疗机构改善硬件装备,提高医疗水平。要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额医疗救助金支付限额。要完善三级医院“先看病后付费”配套措施,全面推广“病历费用双公开”制度。要加强传染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和精神卫生工作,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要扎实推行农村保健医生制度,搞好基层医疗人员培训,开展“万名医生进农户”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也是代表用人单位在审议报告时关注的话题。报告中指出,要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社区(村)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健全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管理功能。任城区代表团代表对此深表赞同。他们以仙营街道办事处为例,证明此决策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去年仙营街道积极开展探索创新街道社区工作新模式,构建起社会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基本实现了社区管理服务的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一体化,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管理服务格局。一年来,通过信息平台,共为公安、司法、610办公室、民政等部门提供有效信息75条,及时预警矛盾纠纷62起。同时,通过一体化平台,将便民利民各项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除为辖区居民就近办理城镇医疗保险、就业咨询等服务外,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员,全年共办理最低生活保障80户,申请公租房98户,大病救助16户,大学生救助23人,便民服务实现了常态化,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在创新社会化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还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更好地发挥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健全矛盾纠纷专业调处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构建社会治安网格化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食品安全和粮食监管执法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