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年终岁尾,正是行将“入九”的时节。在省运会场馆工地,在三大回迁片区施工现场,在路桥基础建设建设指挥部里,旋转的塔吊、往返的挂车、激昂的号子和奋力工作的身姿交织成一部炽热的恢宏交响。在济宁北湖新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随处可以感触到建设者们用智慧、汗水、力量浇铸出的“北湖速度”。一座现代化生态新城正呼之欲出。
从当初在芦苇丛生,沟塘遍布湖滩地上打下第一根桩基,到千军万马大开发的战鼓擂响;从晴天一身土,雨季两腿泥的羊肠小道,到七纵七横的路网畅通;从简陋脏乱的小渔村,到高楼林立的新社区,从两根棍一块板的乡村小学篮球场,到气势恢宏的奥体中心。短短数年间,北湖生态新区发展所形成的一流生态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充分证明,历届市委、市政府建设北湖生态新城的决策和付出是正确的,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新思想、新要求。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湖新区围绕加快新城建设这条主线,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紧盯“一年拉框架、三年成规模、五年出新城”的战略目标,团结拼搏、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项目是新区发展的载体。据了解,今年1至11月份,全区完成项目投资65.5亿元,省运会项目进展顺利。省运动会综合指挥中心主楼已进入装修阶段、二期附楼工程基槽开挖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奥体中心已经竣工; 省运会媒体中心工程已完成投资2.8亿元,年内可完成主体工程;市规划展示馆今年春节前可竣工;省运会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和射击射箭馆三大场馆建设提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再创佳绩。“七纵七横”的路网框架基本成型,全长25公里、投资4.5亿元的综合管沟同时完成。七大桥梁工程年底可全面完工。生态是北湖之魂。近年来,经过建设者们不懈的努力,绿色植被丰厚,水禽鸟类聚集,空气清新怡人,水质洁净清洌的生态效应已成为展现北湖特色的主打名片。尽管眼下天寒地冻,湿地三期工程已全面铺开,春节前可完成清淤及地形整理工程。U型路、运河路、济安桥路、北湖大道等8条道路的绿化正高标准实施。整个工程完成后,新区将新增绿地面积210万平米,明年春暖花开时,会给游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民生永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主题。在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的大前提下,新区目前已开工建设高层回迁居民楼98栋、14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0.41亿元,其中48栋楼主体已封顶,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全部竣工。教育、医疗、低保等工作给当地农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实惠,全区社会稳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加快北湖新区建设的关键年。新区拟实施24个续建项目,34个新建项目,共78个重点项目,估算投资111.4亿元,力促新区发展跃上一个新高度。
就北湖新区而言,项目建设始终是重中之重。按照“主攻省运会系列项目,狠抓生态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项目,提速民生建设项目”的思路,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把省运会系列场馆项目作为北湖新区“天字号工程”,紧抓不放、加速推进。要继续提升新区生态建设档次,加快实施湿地三期、北湖湾公园景观绿化、新运河景观绿化、济兴路特大桥公园北湖新区道路绿化提升等工程,让新区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区内道路、桥梁、公用管道工程建设。要从改善民生的大局着眼,加快三大回迁片区及社区服务中心、北湖小学、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建设,办好惠民富民实事,提升百姓福祉,集聚新区人气。
实现北湖新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就要立足北湖自身实际,努力做大做强北湖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利用便捷的“公铁水空”交通网络,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发展房地产业、中介服务、评估研发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为新区的明天聚集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