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济宁兖州市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联姻合作,借力外资迅速强筋壮骨,在扩张总量的同时,激活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的倍增之路。
“攀亲结贵”做大“产业蛋糕”
从一个1982年建厂年产仅500余吨纸的造纸小厂,发展到目前近400万吨年产能的全国民营造纸第一巨头,太阳纸业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造纸企业———美国国际纸业合作,实现了企业“做大”的战略构想。“要舍得拿出最优势的资产、最好的东西,共同把蛋糕做大。”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介绍说,从2006年与美国国际纸业进行战略合作,6年的时间里,双方建立了三个合资企业,产能从当时的40万吨规模增加到今年的145万吨,是当时的3倍,合作效益凸显。
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攀亲结贵”,兖州的“产业蛋糕”越做越大。2011年,兖州两大“航母型”企业太阳纸业、华勤集团销售收入分别达259亿元、226亿元,同时还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档涂布包装纸板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输送带生产基地和亚洲顶级轮胎生产研发与制造中心,14家世界500强企业及食品包装纸、高强力输送带等一批世界顶级项目先后落户。
“植入式”调整引发“脱胎换骨之变”
在兖州华勤集团,与意大利倍耐力合作年产千万套高档轮胎生产线已成为世界顶级轮胎生产线,其产品直接为奔驰、宝马、兰博基尼、法拉利及F1方程式赛车配套。
从生产矿用机械输送带到世界顶级名车轮胎,华勤的巨大跨越,来自于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技术及市场“优势”的成功“植入”。华勤集团副总经理周勇介绍说,华勤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合作的载重子午胎、轿车轮胎、高强力输送带、汽车尾气过滤器等一批外资大项目,直接拥有了世界最尖端的技术装备和全球化的市场资源。
通过先进技术、服务和管理理念的“植入”,兖州的工业经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目前,兖州市建成了国家级造纸工程技术中心和亚太地区唯一的轮胎研发中心,拥有了济宁市县级首家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以及1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仅国家863计划造纸搬运机器人项目、中高浓度纸浆清洁漂白技术、缺气保用轮胎等造纸、橡胶专利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就达300余项,骨干企业整体装备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54家企业列入高新技术统计范畴,其中20家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去年这个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6%。一个高端人才聚集、管理理念先进、科研技术顶尖、战略规划完备、创新要素聚集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已经成型。
牵手助推带来膨胀式发展
世界500强的进驻,带来的不仅仅是有形的技术和成套的管理,经过世界500强这条“大鲶鱼”的“搅动”,兖州县域经济的一池春水得以“风生水起”。
爱科大丰兖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祥谦介绍,日前,随着世界500强美国爱科宣布继续向兖州工厂增资1.6亿人民币,爱科大丰打造世界级农机制造基地计划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通过招大引强,让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央企与本地企业牵手助推,让一个个的‘行业好苗子’,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兖州市委负责人说。
牵手助推带来的是兖州县域经济的膨胀式发展。目前,兖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3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43家,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超过1亿美元,造纸包装、橡胶轮胎、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精细化工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年内总体产值可突破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