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历经两个多月的广泛征集、连续报道和专家评选,备受关注的山东十大慈孝人物初评揭晓。10月16日,齐鲁晚报联合山东省文明办、团省委举行了“慈孝文化的当下内涵座谈会暨山东十大慈孝人物评选会议”,邀请省内专家学者评选山东十大慈孝人物,畅谈慈孝文化的当下内涵。
图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济宁慈孝兼完牌坊
齐鲁大地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倡导父慈子孝、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真情故事层出不穷。
自8月9日启动以来,由省文明办、团省委和本报联合主办的“花冠·冠群芳杯山东十大慈孝人物”评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文明办、团组织积极推选优秀慈孝人物,广大读者、网友也纷纷通过热线电话、微博、QQ、邮箱等方式,推荐身边的慈孝人物,主办方共征集到各类线索700多条。经过认真筛选,本报选取38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慈孝人物进行了采访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10月16日,经过省文明办、团省委、省社科联、山东大学的领导专家投票,初评选出了10位山东十大慈孝人物。他们是潍坊丁立端六子女、菏泽王媛媛、德州刘玉荣、威海刘桂芬、济南刘得山、济宁苏奇岩、聊城郑忠伟、淄博焦念红、临沂葛桂英、青岛魏兆菊。
每一位初评获奖人的事迹都感人至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慈孝文化。这些感人的典型人物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有“80后”、“90后”的学生,也有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有孝顺的媳妇,也有慈爱的婆婆。正是这些凡人善举成就“坊间楷模”,凝聚着大爱无疆的精神魅力,蕴含着巨大的道德力量。
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慈孝,弘扬什么样的慈孝文化?16日,“慈孝文化的当下内涵座谈会暨山东十大慈孝人物评选会议”召开,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谈慈孝文化传承和发展。
慈孝人物评选正当时
“山东十大慈孝人物评选活动就很有意义,这些慈孝人物的凡人善举传递着正能量,感动着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学得来做得到,共筑精神家园。”省文明办活动协调处处长谢忠铎表示,近年来,我省以打造“美德山东”道德品牌为抓手,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谢忠铎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文化建设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山东慈孝人物评选活动,就是主流媒体宣传主流文化,倡导主流价值观。
作为有爱心、重责任的企业,花冠集团一直践行着慈孝文化。花冠集团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念波说,能够参与山东十大慈孝人物评选活动感到很荣幸,多年来,公司始终把美德教育、诚信教育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诚信做人,认真做事。“这次活动对我们公司员工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加深了对慈孝文化的理解,认识了慈孝文化对社会、对生活、对企业、对家庭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当下需要慈孝文化
“在当今市场经济、物质繁华的时代更需要慈孝文化。盛世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讲孝道,讲慈孝。”省社科联副主席刘德龙认为,山东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举办此类慈孝文化活动很有意义。
刘德龙说,以前讲慈孝更多是父慈子孝,母慈子孝,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更要秉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了解慈孝文化的内涵。子女爱父母、爱长辈还不够,要把“小爱”升华为“大爱”,爱他人,爱社会。
团省委副书记任海涛说,慈孝文化是形成基本的道德认知、履行道德义务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爱父母的人会爱他人、爱人民,一个不爱家乡的人会爱祖国、爱民族。慈孝恰恰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渊源,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任海涛认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远离父母,远离子女,外出求学、就业、发展,造成数量众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更需要大力弘扬慈孝文化,积极践行慈孝行为。让孩子享受父母的关爱,让父母感受子女的温暖,让传统慈孝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继承发展。
文化传承需要榜样
“什么是慈孝?儒家孝道的本质就是做一个好人,从尊重、关爱你的父母开始,它首先是诚,一种自然亲情。”座谈会上,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认为,慈孝文化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价值观。
然而,几千年的慈孝文化发展中,也面临对慈孝进行异化的现实。封建统治阶级在倡导礼教的过程中,将慈孝异化了,把本来是平等的父母、子女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
“受愚孝影响,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把糟粕当精华。慈孝文化需要一种回归,回到它真善美的本质。”曾振宇说,传承慈孝文化要丢弃糟粕,树立真正好的典型,此类慈孝人物评选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团省委副书记任海涛也认为,当代社会的慈孝文化,具有人格上的平等性和义务上的互益性,是子女孝与父母慈的有机结合。父母应以慈养孝,子女应以孝养慈。在互爱、互尊、互重、互敬的关系中,慈与孝才能有效运作,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