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二十年创新创业纪实
本报记者 黄宏平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运河之都,创新沃壤。
这是一条艰苦创新创业之路,这是一段追求卓越的征途,这是一道七彩闪耀的彩虹。人们不会忘记,1992年5月,济宁高新区,栉改革开放的东风,沐解放思想春雨,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春晖里应运而生。
1992年到2012年,是济宁高新区创新不断,奋斗不息的20年。20年的建设发展,济宁高新区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创业环境明显优化,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产业层次快速提升,先后建成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国家光电信息产业基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工程机械产业基地、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体制创新的试验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和社会民生的示范区。
2010年9月26日,济宁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年沧海桑田,济宁高新区始终以国际化视野和大开放格局,积极构建创新体系,大力培植主导产业,全面营造一流环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追逐时代,超越自我,走出了一条内陆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创新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谱写了一段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
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
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是高新区的使命。欣看今天的济宁高新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信息、生物技术、工程机械、纺织新材料4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形成了产业竞争力的“拳头效应”。
在光电信息产业领域,济宁高新区编制出台了《新能源发展规划》,设立了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和3亿元的华瀚能源发展基金,全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世界光电产业巨头台湾联华电子集团在济宁高新区集群式布局的LED新光源和新能源两大产业链10多家公司已相继投产见效。
在工程机械领域,济宁高新区大力鼓励区内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大院大所合资合作,通过高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嫁接和应用,成长为产业创新的龙头。山推股份以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中型工程机械,并与日欧企业积极合作,实现了企业技术、管理与国际接轨,一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最大的推土机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68%以上。
在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吉利集团收购世界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巨头——澳大利亚DSI后,代表世界最高科技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30万台动力总成项目落户济宁高新区;中国重汽集团与世界三大卡车巨头之一的德国曼公司合资的5万台驾驶室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高科技项目的落户,助推工程机械和汽车及零部件两个创新集群实现“双千亿”规模。
以辰欣股份、鲁抗立科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如意科技、德源纱厂、欧化家纺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稳步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彰显了济宁老工业基地的强大活力。五大特色产业的持续壮大,实现的产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0.7%,拉动全区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培育特色园区是加快产业集聚的重要举措。济宁高新区按照技术中心、物流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财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物业中心等“六个中心”一体化的园区发展模式,先后规划了光电信息产业园、联电济宁科技园、山推国际事业园、如意科技园、重汽工业园、小松工业园、重工科技园、医药产业园等12个特色园区,成为拥有多个国家级品牌的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园区内已汇聚世界500强企业18家,中国500强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760多家,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动、一区多园的集群化发展格局。
建设宜业宜居高新区
20年不懈努力,济宁高新区城市建设日趋完善,服务环境突飞猛进,园区承载能力大幅跃升,13.2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核心区建设渐入佳境,在济宁东部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个宜业宜居的新城区渐渐展现。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济宁高新区先后启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科技新城核心区、生态休闲观光区六大功能板块规划建设,连续实施了“天蓝地绿水清景秀”计划,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更加合理,城市排水、中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快速发展,绿化覆盖率全面提高,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目前,济宁高新区已形成以“东部绿洲”杨桥公园为中心、以沿洸府河一线为翼展、辐射两岸的生态休闲住宅区,以创业中心、创新大厦等为主的创新服务区,以崇文大道、同济路为中轴的新兴产业聚集区,以火炬路等河东主要路段布局的商务功能区。
按照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建设理念,济宁高新区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项目落户,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停、转移一批生化企业,高污染、高排放、能源消费增幅大幅下降。大力实施“最清洁高新区”工程,全面推进环卫城乡一体化建设,呈现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和谐文明新气象。
在文化理念上,济宁高新区提出并大力推行“融合、创新、发展”的园区文化理念,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海纳百川、激情创业、充满活力的创业文化,营造了崇尚创业、创业光荣、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20年的点滴渐进,百万人同心协力,济宁高新区这个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文化积极向上的现代化新城区正在形成。
继往开来打造科技新城
高歌猛进二十载,继往开来谱新篇。
在建区20周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济宁高新区正按照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园区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以“融合、创新、发展”的园区文化为主题,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以引领区域转方式、调结构为使命,高起点打造创新之城、高新之城、生态之城、创业之城、和谐之城“五位一体”的科技新城。
建创新之城,致力于把科技新城建成创新型高科技园区;建高新之城,致力于把科技新城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区,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重点突破,已形成一批规模过10亿、50亿和100亿的梯次强企方阵;建生态之城,致力于把科技新城建设成生态型绿色示范园区;建创业之城,致力于把科技新城建成最具创业活力的城区;建和谐之城,致力于把科技新城建成社会民生的示范区,济宁高新区秉承“和谐共建、财富共创、成果共享”的宗旨,区内就学、就医、就住等保障水平率先提升,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得到普遍维护。
海阔天高任飞跃,风正潮起好扬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济宁高新区充分认识国家高新区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深入理解和把握国家高新区的核心价值和发展经验,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深化改革、特色发展,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壮大高科技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规模达到3000亿元,综合实力保持国家高新区前30强,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站在国家创新战略的高起点,植根生生不息的创业热土,今日的济宁国家高新区正以开放、文明、大气磅礴的姿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谱写一曲又一曲华美的“高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