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碧波连天的北湖比作一只巨大的“玉盘”,那么随着大开发、大建设的强力推进,一个个大项目催生出的新亮点,似一颗颗璀灿温润的明珠,落入“玉盘”之中,给这方创业的土地带来神奇和梦想。在满目葱笼,杨柳含烟的初夏时节,记者走近火热的工程建设现场,采撷北湖新区的日新月异变化,感悟其生发出的速度和魅力。
大项目催生新希望
四方回荡着跨越发展的高昂旋律,随处可见项目建设的火热景象,是北湖新区开发建设的真实写照。一个个项目工地,大塔吊在旋转起降,装运车在穿梭往返,搅拌机在轰鸣震动,高高的脚手架上,初夏的阳光铸起一个个铜体铁骨的建设者组群影像。据了解,新区今年启动重点项目64个,总投资99.83亿元,省运会“一场三馆”建设是其浓墨重彩的大作。在市奥体中心工程现场,高大壮观的“鸟巢”建筑在阳光下闪烁银光,下届省运会开幕式将在这个可容纳35000人的大型体育场举行。工作人员精益求精,正对场内的电子灯光等设备进行调试。负责包保这个工程的工作人员王建伟同志告诉我们,为了保证“鸟巢”的工程质量,建设者们大到跑道铺设,小到线路接口,不放过任何“细节”,就拿脚下这条红色的塑胶跑道来说,我们优化最佳方案,请世界知名的厂家完成,经过亚田联专家两次验收,平整度甚至超过了北京奥运“鸟巢”跑道,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认定。特别令人欣慰的是,与“鸟巢”相呼应的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工程已经开工。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的省运动会综合指挥中心进展顺利,于去年春节前封顶,今年内将有部分单位入驻办公。另一个巨大的“双子座”建筑,省运媒体村已完成地下基础工程,地面建筑正全面展开。整天在工地上跑,被初夏的骄阳晒脱一层皮的包保项目同志讲,大家都关注着省运工程,马上就要进入汛期,我们必须与老天抢时间,力争在雨季到来前,能多干一些就多干一些。这些日子,区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
亲历亲为,靠上拼上,同心同力加快项目进展。制定出台项目建设考核办法,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全区广大干部职工每天早7点到工地,晚上8点召开情况通报会,对当天工作进行调度、梳理,对工程遇到资金、土地、规划、材料等问题,集体会商解决,绝不让当天的问题过夜、当天的工作过夜,全区形成了争先恐后谋发展、齐心协力抓落实的良好态势。
大手笔绘出新画卷
有人说,北湖的秀美在于水,北湖的灵魂在于绿。可见生态对于北湖景区有着重大的意义。今天当我们放眼重重碧水,欣赏万亩荷花,深吸湿地芬芳,聆听百鸟争鸣,更是理解了个中的内涵。北湖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主,突出生态”原则,着眼于高起点规划,着力于高标准建设,邀请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公司—美国AECOM编制景区概念性设计方案,并由西溪湿地设计经验的杭州规划院深化设计总体规划,优中选优确定景观专业施工单位,进行了北湖景区建设的升级改造。风景秀丽的北湖景区在“凤凰涅槃”中嬗变华彩。
位于北湖北部的景区一期工程,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沿湖岸线长2800米,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设置了北湖阁广场、鼎湖公园、五色草塘、泸汀莲渚等景观。老运河水质净化湿地占地约2.5平方公里,种植了芦苇、菖蒲、茭白等水生植物,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吸引着白鹭、野鸭、天鹅、鹤等数百种鸟类在这里栖息、繁殖。呈现出生态怡人、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迷人景色。北湖景区以生态保护、观光游赏、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体现了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运河文化等重要文化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打造出一个自然、人文相融的城市生态景区。今年“五一”小长假北湖景区再次迎来旅游“井喷”。数十万游人,或驱车,或步行,齐聚北湖,碧波荡舟,信步柳荫,共赏天水一色,鸟语花香的盛世美景。
用人工湿地来处理城市污水是发达国家近十年来才兴起的生态处理法。记者看到这一科学的生态治污方法在在北湖新区的实际应用。潜流型人工湿地主要由基质、植物和布水系统3部分组成。污水通过碎石、砾石、煤块、细沙、粗砂、煤渣等基质沉积、过滤再经过芦苇、香蒲、水菖蒲等吸附分解,每天处理污水5.5万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后排至南四湖。去年北湖水质净化湿地工程,代表全省迎接了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并受到广泛好评。在这里记者遇到了负责湿地水生植物种植项目负责人杨同梅同志,这个被阳光晒得黑黑的女同志每天为了这里的花草鸟禽要跑几十里路。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比原来在市园林局要辛苦得多,每当我开着电瓶车巡视看到四野的花草,看到野鸭妈妈带着一群群小鸭子摇摇摆摆的从眼前过,我心里格外的舒贴,累点苦点值得。就是因为有了许多象杨同梅一样的人才生发出今天的北湖之美。
大胸怀谱写民生篇
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是北湖新区建设的主旨。北湖的历届领导者都在决策新区发展中把民生放在首位。副市长、济宁北湖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石爱作在谈及这个问题时说,北湖的群众为新区的开发建设顾大局舍小家,付出了很多,我们在谋划新区发展时,要更多地关注民生,尽最大努力,把群众的生活、工作就医、养老、教育、居住等工作做的更好更实。
为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区里以三大回迁片区建设为标志,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确保民生工程。目前,开工高层居民楼96栋,面积达144万㎡;共28栋主体封顶,预计今年底前可全部竣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住进了回迁楼。北湖的夜晚,华灯初上,小区的群众或歌、或舞,或说、或唱,尽情共享生活的温馨。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说,过去的北湖,走得是烂泥道,听的是蛤蟆叫,到处野苇塘,雨水屋里跑。现在是住得大高楼,行得柏油路,看得好光景,满眼都是福啊!
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区里落实了13项民生实事,完善失地农民、渔民生活保障,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阳光低保”。成立物业公司,优先吸纳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力求普及最优惠的民生政策,确保群众生活一步跨越50年。
为发展区内教育事业,新区筑巢引凤,让更多的大中院校来这里办学。经过三年的建设,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已经启用,两所高校入驻师生2万余人。北湖小学、北湖中学建设进展顺利。投资3.6亿元、建筑面积18万㎡的济宁一中,今年夏天即可实现招生。
通过三年的开发建设,新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一个崭新的城市框架正全面拉开。总投资13亿元的七纵七横的路网框架基本完成,全长15公里、投资2.8亿元的综合管沟也已全部完工。荷花路、济安桥路、北湖中路、南外环路、车站南路、礼贤路、轩文路、火炬路、北湖U型路等全线贯通,圣贤路及北湖中路南延、济安桥路南延、车站南路南延等正在加速路基施工;南外环洸府河桥、古运河桥、京杭运河桥已经竣工通车;总投资4亿元的南二环北湖连通桥北幅今年6月底前竣工通车;总投资5.9亿元的临菏公路京杭运河特大立交桥于今年3月份正式合龙,今年10月前竣工通车。火炬路、济安桥路、荷花路、北湖中路景观绿化工程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北湖新区用于景观绿化工程建设的总投资已达5亿元,完成绿化面积1010公顷,。北湖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环境品牌已经形成。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潮起潮落中,北湖正以最美的风姿向人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