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通过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济宁市作为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将于2013年正式实施该标准)。PM2.5等进入了新标准中日常监控项目。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指标,不仅是环境保护的一大进步,也将是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的一大转折。
“从今年7月份起,我市将全面开展PM2.5的监测……山东省144个自动监测点中,我市就有7个。”一夜之间,PM2.5成了广大公众热议的话题。为了解我市将于何时开展起PM2.5监测及其有关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市环境监测站的一些工作人员。
7月底设7处监测点
据环境监测站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山东是在全国率先提出,自今年起在17个地市全面开展PM2.5监测的省。“目前,监测设施已进入招标的最后阶段,计划7月底我市及全省都能够具备监测能力。”他说,全省共将设置144处自动监测点,其中济宁就有7个。
我市的这些监测点分布在市中区辖区的有2个,位于市监测站、中银电化;任城区辖区的有3个,分布于任城开发区、济宁市农校、济宁市圣地度假村;高新区辖区1个,位于济宁市火炬城;北湖区1个,位于济宁市污水处理厂。
一艘载满病菌的“小船”
那么,PM2.5对人类到底有怎样的危害,为何要如此大规模的设置监测点对其进行监测呢?记者向监测站的一些专业人员进行了采访。“这种颗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就像一艘小船一样,会承载着各种病菌侵入人体。”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数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由于细粒子颗粒物十分微小,可以穿透呼吸道的防护结构,深入到支气管和肺部,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诱发肺部硬化、哮喘和支气管炎,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细粒子颗粒物吸附在肺泡上很难脱落。而且,细粒子颗粒物还能携带空气中的病毒、细菌、放射性尘埃和重金属等物质,对呼吸系统、心血管、免疫系统、生育能力、神经系统和遗传等都有影响。
扬尘是PM2.5的主要“源地”
上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因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SO2)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是当时大家关注的热点。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各地城市建设、工业建设项目不断加速,部分地区交通活动开始呈现,使燃煤和扬尘成了当时的主要污染源。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挥发性有机物等。”专家解释说。
现行监测项目是PM10
“我市目前监测的主要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一氧化碳和臭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环境保护部首先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开展了PM2.5的试点监测,随后又陆续在26个城市开展试点监测。开展试点监测,是因为当时国家环境保护部在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特征时发现,部分城市的灰霾天气日益严重,所以开展了臭氧和灰霾的试点监测工作。
试点监测发现:部分城市PM2.5和臭氧污染严重,而灰霾天气增加则表明,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已经由传统的煤烟型污染转化为复合型污染。但与此同时,试点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仍然采用的是按原标准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标准监测项目。PM2.5和臭氧的监测主要停留在科研性研究而不是例行监测阶段。“当然,随着监测的颗粒物越小,监测成本和技术含量越高,监测难度也就越大。”他说。
两种监测法各具利弊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仅针对PM2.5这一个项目的自动监测方法,就有两种,一种是β射线法,一种叫振荡天平法。目前在我国国内主要采用的,就是这两种自动监测方法。据介绍,美国等一些国家又新增了光散射法来监测细颗粒物。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称,振荡天平法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出数快的优点。但在监测PM2.5时,其含有的易挥发性物质损失带来一定的测量误差。而β射线法设备在湿度较高和急剧变化时,会出现监测结果虚高的情况。“目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正在组织对PM2.5监测设备进行比对试验,指导全国做好PM2.5监测设备选型工作。”记者在网上进行搜索时发现,部分城市环境监测站采用的监测方法是:“外部采样+内部分析”方法,即利用外设备上的精密切割头,每日将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去除,留下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
大小颗粒“全监控”
据工作人员介绍,将PM2.5纳入日常监测体系中后,并不表示就不再监测其他的项目了,只是在今后监测的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一氧化碳和臭氧等项目的基础上,再加上监测PM2.5这一项。监测站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监测PM2.5后,我市将加强对有关区域内的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并加强机动车污染的防治。增加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并采取重污染天气的预测预警等措施,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逐步改善。
记者后记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PM2.5这样一种颗粒物的产生与我们自己竟是息息相关,那么,在我们关注监测到的这些PM2.5数值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拿出点实际行动来,从根本上改善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改善大气污染的情况。比如说,我们可以从每天少开车多走路做起,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少用塑料垃圾袋,少使用油性油漆,少食用烧烤和油炸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