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2011年,山东省济宁市在全国率先以市为单位全面推行了“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探索实施和不断完善这一惠民模式,济宁有效推动了医改成果与民共享,如今,“先看病后付费”已成为济宁叫响全国的城市名片。
长期以来,造成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看病不放心”问题,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群众患疾病特别是大病、急症大额诊疗费用的筹集困难。原有“住院看病、先交押金”的模式,使部分家庭困难患者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据统计,城乡居民所患重大疾病占患病总量的3%左右,因医疗费用过高无钱治疗或停止治疗的占困难群众的23%,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救助群体的37.6%,重大疾病已成为城乡居民迈向小康目标的“拦路虎”。
2010年12月,兖州市中医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先看病后付费” 诊疗服务模式。对参保或参合患者只需与医院签订《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书》,并将其医保证或新农合医疗证原件以及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交医院保管,就无需交纳住院押金,出院时支付医保或新农合报销后个人承担的部分即可。经济困难患者还可与医院签订延期还款协议,两年内分期或一次性付清;特困患者还有望获得减免或全免。“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实施后,济宁市卫生局等密切关注工作开展情况、详细监测医院各项运行数据,到2011年5月份,兖州市中医院先后有4708名病人享受到此项优惠,减少占压病人资金1328万元,平均每月门诊量、住院量分别上升到1.8万人次和1356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76%,医院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30%,未出现一例恶意逃费现象,医院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在多次对兖州市中医院实施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座谈讨论的基础上,济宁市认为从医疗保障、经济运行、信息技术等层面,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存在较强的可行性,能够让更多患者享受生命绿色通道,完全符合国家深化医改的目标和方向,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济宁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公立医院全面推广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的通知》等文件,按照分级分类、稳步推进的方式,各县市区选定一家中医医院、一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三级中医医院选定临床科室开展试点。在各县市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工作,要求在全市所有一、二、三级和各类医疗机构(含医保、新农合定点民营、厂矿企事业医疗机构)的所有科室全部实施“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年度综合考核“一票否决”内容。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262家医保、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面实施这一模式,累计受益人群238355人,各级医疗机构先行垫付资金达6.14亿元,未出现一例恶意逃费的患者。
为保障这项惠民、便民、利民举措顺利全面实施,济宁市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是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医疗机构每天向患者提供其上一天采取的治疗措施和产生的费用,特别是对费用较大或者预计超过封顶线的患者,及时提醒、告知费用情况,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二是提高拨付周转金比例。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周转金拨付比例由10%提高到15%,每年3月底前拨付到各医保、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减轻了医疗机构垫资压力,保证了医疗机构的资金周转和正常运转。三是加大对困难患者的帮扶力度。对没有条件一次性结清医疗费用的困难患者,可与医院签订协议,两年内分期或最终一次性付清费用;对两年内仍还不起的特困患者,医院则给予一定减免。四是健全诚信信息保障系统。制定出台了《关于启用“先看病后付费”不良记录预警模块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调整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险政策推进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设计了医疗服务与社会诚信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个人就诊诚信系统模块,对能够按时结清住院费用的患者,下次就诊可享受手续简化、费用优惠减免等鼓励政策;对恶意欠费、社会诚信等级过低的患者,以后在全市任何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将不再享受“先看病后付费”优惠措施,并将其恶意欠费行为列入社会诚信不良记录,问题严重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医院和患者的利益,既调动了医院的积极性,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提高了患者交费的自觉性。
自“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实施以来,得到全市上下一致肯定和好评。
一是人民群众得实惠。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患者无论是有钱还是暂时没钱,都能及时得到住院治疗。同时,患者在就医过程取得主动权,促使医院更加科学规范实施医疗救治。据统计,实施这一模式以来,全市乡镇卫生院平均住院天数较之前下降0.8天,县级医院下降0.2天;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次均门诊费用92.64元,下降4.12%;县级医院人均住院费用3690.14元,下降2.2%,县级医院药占比下降12.81%。
二是医疗机构得发展。改革以来,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平均每月新农合住院患者达57081人次,其中县级医院增长15.33%、乡镇卫生院增长17.11%。兖州市中医院作为全市第一家实施医院,2011年门诊人次20.74万,出院人次1.64万,手术4546例,分别比上年度增长85.28%、73.28%和76.68%,业务收入910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97.83%,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是卫生行业树形象。通过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改革,医护人员无需反复催缴押金,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诊疗工作中,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保证,医患之间关系更加和谐,卫生行业满意度逐年提升,在2011年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济宁市民对卫生行业的满意度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排在全市所有参评部门第三位。
四是党和政府赢民心。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改革,充分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使群众从发展中分享成果、得到实惠、感觉幸福。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增高,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院患者满意度分别达到98.78%、98.24%,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