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春节过后,运河之都——济宁市市中区接连召开了包括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等重大议题的一系列会议,对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站在新起点,市中区文化建设如何通过科学的谋划,稳妥的步骤,扎实地实现良好的开端呢?基本的答案就是,抓住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珍贵机遇,千方百计做到一炮打响,高点扬帆,按照繁荣文化兴区的要求,着力在繁荣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保障文化市场健康有序、提升广电传媒影响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打造区域文化发展新高地,建设文化名区。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化事业服务力。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抓住机遇,干事创业,这几句话有着内在的辩证关系,相得益彰。要把这一精神的生态链条落实到行动上,就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努力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效果由人民评价,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上述学习认识的基础上,市中区的文化事业惠民工程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文化1115工程”。组织开展100场演出进社区、100场大戏进村庄活动,组建100个农村文艺队,扶持发展50个城市文化团体,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向安居、唐口、喻屯三个镇街倾斜,引领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二是打造品牌文化活动。办好新春民间艺术展演、运河之都邻居节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继续举办第四届电视歌手大赛、第三届电视主持人大赛。发挥好乔羽、刘大成等文化名人效应,提升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巩固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区文化馆、镇街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城乡三级文化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南池公园、百花公园等公共文化场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以运河之都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为平台,搞好各类文化艺术培训;以济阳街道、喻屯镇为试点,积极探索村居文化资源管理员制度等。四是创作生产文艺精品。深入挖掘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民间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实施精品战略,打造一批在全市、全省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五是加大非遗保护力度。重点做好中国华拳、查拳、小铜唢呐等七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挖掘整理马大兴糕点制作工艺等非遗项目,争取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整合利用优势资源,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文化作为最为重要的软实力建设,这是我们每个文化工作者需要面对、探索和狠抓落实的紧迫任务。当前要克服的是“两张皮”现象,文化资源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转化的瓶颈问题。因此不但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要逐步使其成为支柱产业。作为运河之都的市中区,有着深厚的运河文化、济州文化、南池文化,李白杜甫文化、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等,实现文化资源转化大有可为。中区的目标,一是扶持发展文化骨干企业。贯彻落实省市区文化产业优惠扶持政策,发展壮大广电传媒、广告创意、演艺娱乐、影视制作、印刷出版、艺术培训等优势文化产业。二是培育系统内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运河剧院、盛世广告商贸公司、运河之都演出公司等各自优势,在不同文化领域实现新突破。三是加快启用运河文化大厦。以运河文化大厦为依托,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济宁区域文化产业中心,力争年内引进总投资过1亿元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1个。
推进广电事业快速发展,提升主流媒体引领力。广电媒体是解放思想的主流阵地,要吹好“冲锋号”、“集结号”,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同时广电自身只有通过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以创新和得力措施予以确保。这就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推动自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依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崛起的新使命,面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我们将进一步塑造新闻栏目品牌,强化新闻监督,把握尺度、监督到位、发挥作用。
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文化市场监管力。重点推进五大“绿色工程”建设:以规范经营行为为主线,推进“绿色网吧”工程。以规范演艺娱乐活动为主线,推进“绿色娱乐”工程。以“扫黄打非”为主线,推进“绿色出版”工程。以整顿广播影视秩序为主线,推进“绿色荧屏”工程。以打击违规经营为主线,推进“绿色艺术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