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孔子文化品牌
报告摘要:要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运作孔子文化品牌,高水平办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加快建设孔子博物馆、孔子学院总部国际青少年研修基地,搞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积极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不断扩大孔子文化品牌的世界影响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我市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如何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运作孔子文化品牌,自然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孔子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是历史留给中国的最具世界性的文化品牌,是中华文化乃至东方文明的名片。这就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进一步整合孔子文化资源,形成做大做强孔子品牌的合力。郑仲逊代表说,我市有一批与孔子文化相关的部门、机构和企业,为做大做强孔子文化品牌奠定了基础。但目前力量比较分散,尚未形成推动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高境界、大视野运作孔子文化品牌,就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整合要素、整合力量,形成政府联协会、协会联企业、企业上项目、项目出产品的新格局。要对孔子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组合,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建立有利于弘扬孔子文化的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要对孔子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及相关的产品进行整合,做到发挥特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发独具孔子文化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既有文化影响力、又有长期保存价值、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产品,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孔子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扩大孔子文化品牌的世界影响力,促进孔子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转变。
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运作孔子文化品牌,这为加快推动我市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指明了方向。郑仲逊代表认为,运作“孔子文化品牌”,首先要打响孔子文化品牌,把孔子文化节、尼山论坛、世界儒学大会等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出去。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导演、制片人制作文艺节目、文艺作品、影视剧推向国际市场。积极与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等高端媒体和门户网站及海外媒体合作,利用孔子文化品牌策划活动和项目,对我市的文化品牌活动再包装,扩大影响。与国家汉办、国际儒学研讨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及海外华人华侨共同开展“孔子文化世界行”、国际孔子文化节等活动,不断推动孔子文化品牌活动走出去。
运作孔子文化品牌,需要有一批大项目带动和引领。要重点抓好经国务院批准的《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实施。这个项目总投资8.7亿元,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5000万美元,是我国最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启动项目14个,投资2.29亿元。已经完成尼山文化遗产保护、明故城古建筑保护、曲阜水系泗河引水工程、邹城因利河改造工程的设计。2012年还有19个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投资4.1亿元。项目完成后,曲阜、邹城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将为之一新。孔子学院总部国际青少年研修基地项目已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由省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办公室牵头,在曲阜选址建设。“十二五”期间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区将要建设14个重点项目,包括鲁国故城东部城墙整体保护、邾国故城保护、“三孔”保护、“三孟”保护、少昊陵、景灵宫园区考古勘探与保护、曲阜明故城古泮池风貌区建设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孔子总部国际青少年研修基地、齐鲁碑林等文化旅游体验项目,九龙山山体修复、九龙山桃花潭生态湿地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孔子博物馆,总投资100.9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在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区内初步形成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基础工程设施、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旅游体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完善的局面,真正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提及利用孔子文化品牌这块“金字招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话题,在曲阜市文物旅游局工作多年孔德平代表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报告中有8处涉及到或提到曲阜,特别提出要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运作孔子文化品牌,高水平办好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充分发挥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儒家文化产业带,加快建设始祖文化产业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总部国际青少年研修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等等,这些都为我们加快项目建设、促进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曲阜作为儒家文化产业带上的重要一环,处于核心地位,同时还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我们将以这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利用好孔子文化品牌,做强文化旅游产业这篇大文章。将策划推出周末游、修学游和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规划精品旅游线路,加大与国内外知名旅行社合作力度,创新营销手段,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叫响“游曲阜、知天下”的口号,使孔子文化品牌真正转变成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把我市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东方圣城。
关键词:文化惠民工程
报告摘要: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突出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市级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工人文化宫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县级“三馆一中心”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
讨论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我市文化系统的代表深有感触。他们认为,我市底蕴深厚,在全国全省文化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后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奋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孔孟之乡建成社会风尚良好、人文气息浓郁、文化事业兴盛、文化产业发达的文化强市。
改革创新,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服务人民,则是文化事业发展的落脚点。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方面,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施工项目36个,其中过10亿的13个,济宁进入历史上文化设施建设最多最快的时期。
面对报告中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市级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工人文化宫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县级‘三馆一中心’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的阐述,代表们在座谈中纷纷发言。武健代表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就必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推 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按照“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城市文化定位,我市下大力气对公共文化设施进行补偿式投入,积极建设和完善了一批高水平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市图书馆新馆、运河文化广场、孔子研究院、论语碑苑、杏坛剧场、市博物馆、孔子文化会展中心等一批档次高、功能齐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新建或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全市拥有市、县级公共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3个、一级文化馆4个,市博物馆于2008年10月1日正式对市民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文明水平,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公益性文化事业带来的实惠。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相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日益旺盛的局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真正丰富人民群众的文体生活、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要。刘运国代表认为,报告提出“全面繁荣文化事业,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这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有效载体,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归宿,将成为繁荣城乡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动力。民生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文化问题。广大民众不仅需要吃饱穿暖居安行便,还希望活得快乐、活得幸福、活得有质量、活得有品味、活得有追求、活得有尊严。因此,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文化改革发展的优先位置,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文化协调发展、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要内容,突出文化改革发展的民生色彩,才能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要。
刘学东代表介绍说,目前,我市已建成的5600个农家书屋、6000多个文化大院,有线电视用户已发展到167万多户,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文化大餐。我市长期以来广泛开展的文化下乡、文化扶贫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群众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问题。全市性的舞狮舞龙大赛、乡村歌手大赛、职工综艺展演、民间艺术展演、民间艺术精品展览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机会。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文化品牌,每个社区村镇都有自己的文艺明星,每个市民都有机会在群众文化舞台上一展身手。重心放基层,群众当主角,丰富多彩、红红火火的文化活动,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
情,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关键词:文化支柱产业
报告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坚持政策扶持、整合资源、载体支撑、项目带动,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五年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
围绕报告确定的发展目标,广大代表激动不已。他们说,济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资源禀赋深厚,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将乘着本次党代会的东风,充分发挥孔孟之乡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转型提升为重点,积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加快推动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只有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才能迎来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我市以“一园三带四区”为基本架构的支柱产业培植,标志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迈开了坚实步伐。
在解读报告中关于“一园三带四区”内涵时,王超代表说,“一园”就是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努力将其打造成济宁文化产业核心区、山东鲁文化产业聚集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东方文化产业高地。“三带”一是儒家文化产业带。大力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以三孔、四孟及尼山圣地旅游度假区为依托,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艺术品业,形成儒家文化产业集群。二是运河文化产业带。以北湖度假区、市中区、任城区、微山县、鱼台县、汶上县、梁山县为重点,以太白楼、运河博物馆、南阳古镇、南旺分水龙王庙及古运河开发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影视传媒业、演艺娱乐业、艺术品业。三是生态文化产业带。以微山湖湿地、邹城峄山、泗水泉林及万紫千红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等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演艺娱乐、生态观光。“四区”包括始祖文化产业区,以九龙山为背景,以少昊陵、黄帝寿丘为依托,打造中华始祖文化园区,开启世界华人寻根游。水浒文化产业区,围绕水泊梁山原址,以水浒文化为主题,规划建设人文景观和水浒博物馆,大力发展民间艺术、影视传媒、演艺娱乐、武术培训、休闲度假等产业。红色文化产业区,以微山县、金乡县为重点,以“铁道游击队”和“鲁西南战役”等红色革命教育题材为主要内容,建立集教育、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产业基地。佛教文化产业区,以汶上县、兖州市、金乡县为重点,充分利用太子灵踪塔、兴隆塔、光善寺塔及佛教圣物在国内佛教界的知名度,加快推进中都佛苑、兴隆文化园等景区建设,带动相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文化优势独具,只有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汇聚成强大的支柱优势,才能迈向文化强市之列。
如何进一步加快推动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代表们纷纷提建议、谈想法。谢新超代表说,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市已经开始了实施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工程。以壮大文化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开发建立文化产业项目为突破,集中力量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三大载体,即重点培育30个骨干文化企业、2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着力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市场主体。探索建立推动文化产业载体建设的长效机制,定期认定公布济宁市重点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名录。积极探索通过注入资金、资助项目开发、划转相关资产等方式,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和发行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债券等方式壮大实力规模。建立健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领导包保工作责任制,加强跟踪服务和定期调度。加大重点项目推介力度,健全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加强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定期发布文化产业投资信息,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开发。
代表们认为,报告中关于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融合发展的论述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发挥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集中突破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尼山圣景、东方文博城、兴隆文化园、水浒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和线路,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阐述尤其鼓舞人心。代表们表示,要做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积极推动文化与资本融合的排头兵。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去年上半年我市出台29条新政,力促文化产业发展。说起政策扶持,代表们更是充满希望。据王超代表介绍,去年5月,我市出台了29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政,保证其加速发展。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文化旅游产业会展、宣传,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文化品牌打造及形象宣传推介,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及其他文化产业发展等。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对经认定的国家、省和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在园区建成起3年内,按规定给予行政规费减免,并分别给予部分补助扶持资金,为文化产业发展大开绿灯。“这些新政就是要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打开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通道。有了这些,五年内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对此,代表们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