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祭孔大典再次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各大媒体都以重要篇幅进行报道,网上好评如潮。许多领导和朋友纷纷打电话向节会办表示祝贺。
综合媒体新闻报道,今年祭孔大典热点频出,主要集中在中华文化圣火点燃仪式、5句《论语》经典被推荐为2008北京奥运会迎宾语、中国艺术“活化石”祭孔乐舞首次揭秘、千名中外学生诵读《论语》、海内外华人华侨同祭孔等几个方面,这些内容为传统的祭孔活动镌刻上了新时代的印痕,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塑民族之魂、展示中国“软实力”的“精神盛宴”。
祭孔乐舞:“活化石”复活
祭孔乐舞是在上古祭祀天地与庆祝战功的活动上发展起来的,孔子之前就有了,通过祭孔活动得以保留下来,它集礼、乐、舞于一体,是汉民族自己的舞蹈,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阜孔子文化艺术团导演程军经过多年演练和揣摩,感悟到一字一韵一形的乐舞动作可能与表意的汉字同根同源,是汉字的舞蹈形式,但是没有把握。济宁市节会办和中央台编导沟通后,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征求专家的意见,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并说出1957年,中国舞蹈家协会的艺术家们曾按照古代样式排练过一次,还录制了音像资料。本次活动组织者又跑到中国舞蹈家协会请求支援。经过多方努力,不仅找到了1957年按照古代礼仪录制的祭孔乐舞的音像资料,还找到了7盘祭孔雅乐的音乐带,使我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祭孔舞形态。中央电视台在祭孔大典直播节目中对此进行解读,使人们在看祭孔乐舞时,不再感到晦涩难懂,而是能够领悟到其中的深刻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千年礼乐重放光华。
孔孟之乡少年点燃圣火
祭孔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纪念与文化传承的仪式。为了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继承传统、开启新篇的坚强决心,在祭孔之前,我们设计了一个中华文化圣火点燃仪式。在曲阜孔庙前举行中华文化圣火点燃仪式可谓名符其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前3000多年的文化,是孔子删订六易,编写春秋,中华文化得以保存和流传;后2000多年,孔子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文化浸湮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由于孔子文化在世界的广泛传播,孔子已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巨人,孔子故里曲阜,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摇篮,海内外华人华侨文化认同的圣地。新世纪之初,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68位院士联合发出倡议,要在曲阜建设一项旨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对在曲阜建设文化标志城做作出重要批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中华文化圣火台的上部是一个玉琮的形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玉制礼器,下部是巨大的树根形状,代表中华文化根深叶茂。原来准备请于丹、余秋雨、姚明等名人点燃圣火,后来,济宁市委领导提出,少年儿童代表着纯洁与希望,应该从孔孟之乡找一名品学兼优的少年儿童来担任圣火手。曲阜市实验小学承担了选拔圣火手的任务,经过层层选拔,选出了9名8至13岁、品学兼优的少年儿童,其中5名男孩,4名女孩。11岁的少年孔启迪因为在排练中表现突出,被选为圣火手,其他8名少年组成护火队。圣火点燃仪式上,孔启迪充满自信地环顾四周,然后全神贯注地点燃圣火,整个仪式充满了庄严与神圣,对当代人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论语》推荐为奥运会迎宾语
今年的祭孔是北京奥运会之前的最后一次祭孔活动,为了使祭孔活动与迎接奥运结合起来,活动组织者多次到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等单位,与有关策划人员一起反复座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最后思路越来越明晰:开展征集五句《论语》经典活动,并将其推荐给奥组委作为奥运迎宾语。由国际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央视国际网站和搜狐网共同发起,邀请了任继愈、杜维明、汤一介等十多位海内外著名儒学专家,遴选出了20句《论语》经典,经过广大网民的热情参与,最终在4万多张选票中选出了最有代表性的5句《论语》经典,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在祭孔大典仪式上,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将5句论语经典赠送给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主任阚珂先生,希望孔子的这5句话能够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阚珂先生代表北京奥组委欣然接受。这一次活动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届和广大网民的高度赞扬,认为是人文奥运的最佳形式。
海内外华人华侨同祭孔
今年的祭孔大典,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参与主办,组织了数百名海外著名华人华侨和侨界领袖一齐前来参与祭孔大典活动,同时,港澳台地区也派出了祭孔参访团前来祭孔。在祭孔当天,台湾台北、台南等各地孔庙也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活动,海峡两岸遥相呼应,中央电视台连线报道,使今年的祭孔大典成为增强炎黄子孙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的盛典、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一脉、同祭先师、共建和谐的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