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2011年,济宁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结构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均衡发展,教育普及和普惠程度大幅提高。经认真筛选,评出济宁市教育十大新闻。
图为济宁曲阜杏坛
1、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2011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济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素质教育推进计划》、《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普及计划》等政策性文件,确定了未来十年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目标。
2、出台济宁市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0-2030年)。通过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研究制定了《济宁市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0-2030年)》,并于2011年6月,市城乡规划联席会议审核、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9月19日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市区教育设施规划期限近期为2010年至2015年,远期为2016年至2030年。规划总面积为1026.4平方公里。近期规划设置小学125所,初中43所,普通高中10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高等院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远期规划设置小学116所,初中58所,普通高中13所,中等职业学校10所,高等院校5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综合教育设施中心1处,素质教育基地5处。
3、30个城区中小学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11年继续实施30个城区中小学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前期筹备项目5个,本年度计划开工项目25个,计划总投入5.13亿元。目前25个计划开工项目已全部开工,济宁一中新校区、济宁特殊教育学校、济宁实验初中、丰泰中学、北湖小学、北湖中学等一大批新改扩建学校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4、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以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全市3143所中小学约9.5万名教职工积极参与,全面加强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济宁市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和《济宁市教师十不准》,设立了师德举报箱,每县市区聘请100名“师德师风监督员”,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师德师风典型事例汇编成册。评选表彰了60个“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100名“师德模范”。举办全市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开辟名师大讲堂专栏。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暨廉政文化进校园书画作品展,全市有2000多所学校、近60万师生参加了此次书画比赛活动。
5、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签订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任务目标责任书》,建立督查调度长效机制,建立工程包县市区责任制和固定巡查制度。济宁日报定期公布校安工程开工率、竣工率,扎实推进工程进展。全市累计投入校舍安全工程资金13.4亿元,2009至2013年全市规划改造项目2913个,已全部开工,其中已竣工项目2797个,竣工率96%,完成加固重建校舍216万平方米。
6、“学前教育工程”成效显著。学前教育工程被列入2011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2011年全市总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6所,在园儿童总数比上年增加2.6万人,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76%。
7、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效率管理年等活动,建立教育干部深入学校指导工作和联系专家等一系列制度,举办“课改教学开放周”,开展教学视导、听评课、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今年全市参加高考实际人数4.6万人,比去年减少5000余人,本科录取1.69万人,比去年增加1136人,再创历史新高,本科录取率比去年提高6个百分点。本专科共录取3.95万人,录取率86%,比去年提高8.5个百分点。成功举办2011’山东素质教育论坛。成功举办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
8、成功举办第4届职业教育节和第9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功举办第4届职业教育节和第9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省技能大赛中我市获奖人数和层次大幅提升。近年来全市职教中心投入近5亿元,新增建设用地200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中职学校每年招生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升。
9、构建覆盖城乡各类教育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健全各级困难学生资助机构,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近几年,全市共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4万人次,发放助学金、助学贷款6.66亿元。2011年全市农村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标准提到每生每年750元,初中提至每生每年1000元,全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万人、高考特困生2000人。2011年,全市14194名大学生成功办理助学贷款,申贷资金8030万元。
10、我市顺利通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二类城市评估验收。5月24日至26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二类城市评估团来我市进行评估,我市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成为全省第八个通过语言文字二类城市评估的地市。2011年组织四大领域近2万人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市2000多所学校完成了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的目标任务,创建4所学校国家级示范校,41所省级示范校,50所市级示范校。市教育局网站开辟了推普工作专栏,编发工作简报15期,制作宣传标语100条、宣传桌牌1000多个、宣传图画1万幅、宣传海报2万张、宣传栏200个。公园、广场等公众活动场所设置10个永久性大型“推普”公益广告牌,城区主要街道悬挂了300对“推普”道旗,公交站牌设立了推普宣传灯箱,公交车悬挂了推普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