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12月26日,济宁市梁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党代会提出了围绕建设“工业强县、文化名城、生态和谐家园”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全国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专用汽车产业基地、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让百姓在梁山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享受更大的成果,使“和谐”成为梁山跨越崛起的基点。
坚持工业强县,壮大支柱产业。一是优化工业布局。做强做大梁山工业园、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三大工业集聚区,完善园区规划、创新管理体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内部功能分区,形成“三大板块牵动,多个园区支撑”的发展格局。二是壮大主导产业。专用汽车产业坚持“对外合作、对内整合、延伸链条、突出配套”的思路,引导企业联高联强、合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由全国“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向“专用汽车产业基地”的转变;食品加工产业以菱花生物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再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推动臻嘉食品、日照山河等企业提质增量,建设国家级“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出版印刷产业着眼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推动金榜苑、天成书业、新坐标等龙头企业集团化,大力度引进关联项目,建成“百亿园区”;纺织服装产业重点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在扩大蓝天纺织、华宇纺织等一批现有企业规模的同时,增强产业聚集力,再造一个“百亿产业”;超前谋划煤化工产业,充分利用煤矿建设、晋煤东运的有利条件,引进大型煤化工企业,建设专业园区;积极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用心培育特色中小企业,促进板材加工、酒曲制造、稀土材料、农机具配件等产业集聚发展,力促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培育“强企方阵”。加大对骨干企业扶持力度,壮大企业群体,把小企业做大,把大企业做强。四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要科学策划项目,围绕重点产业储备一批支撑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好项目,确保重点项目不断档、后劲足。
打造文化名城,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水浒文化品牌”带动,抓住水浒文化产业列为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机遇,迅速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水泊遗址湿地开发建设,以创“5A”级景区为抓手,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水浒街、水浒大道、影视基地、水浒文化广场等在建项目进度。立足于山寨风格改造,精心打造“梁山水寨”及相关设施,尽快启动法兴寺、子午门功夫院等项目;规划实施环山旅游线路、环山水系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成以梁山县为核心,辐射周边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坚持“中心县城突破、基础设施拉动、城乡一体发展”取向,努力走出特色城镇化之路。推进城区“东进、南接、西联、北优”,大范围拉开城市框架,多方位展开空间布局。城市以山为“骨”,引城出山,拆房透山,沿街亮山,加大景区山体修复力度,加快建设凤山、龟山城市公园;城市以文为“魂”,更多的展现水浒文化底蕴,在城市建设中重视文脉存续,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精品”工程;城市以水为“脉”,引水入城,引水进山,引水造景,着力打造环城水系,加快流畅河湿地、运河湿地建设,规划实施龟山河、西支干河改造,形成“四河绕城,河湖贯通、城水相依”的水系格局;城市以绿为“韵”,大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重点建设水泊新路与水泊南路交叉口三角绿地、凤山公园绿地等一批城市绿地,沿城市主要干道、交通节点拆墙透绿、沿线增绿、破硬建绿,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格局。
持续改善民生,建设生态和谐家园。今后5年,梁山县每年都将实施一批民生项目,新增财政收入主要投向民生领域,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提高群众幸福感。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建设“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沿黄林木繁育及板材加工产业带,沿运河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沿蒙馆路食用菌产业带,形成三个在全省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走廊;重点规划发展“六大农业示范区”:菱花生态农业区、赵固堆林木加工区、小安山万亩渔业生态经济区、食用菌经济区、蒙馆路特色养殖区、马营特色林果区;突出培育鲁西黄牛、青山羊、食用菌、优质果品、淡水鱼等“十大优质农产品”,打造鲁西南规模最大的畜禽加工基地、中国品质最好的肉牛繁育基地、全国最具代表性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充分发挥临黄靠湖优势,按照“旱能浇、涝能排”标准,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