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站在十字路口,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条条街道绿树成荫、芳草连天,小区错落有致,回家探亲的王新有点茫然,如同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家乡的变化真大,我现在有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金乡人,王新又惊异又幸福地说。他毕业后在外地工作,因为工作繁忙,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短短的三年间,让不少回家的游子感叹金乡城市建设的“惊艳”。
济宁市金乡县城市形象明显提升的同时,群众的幸福感随之提升,“城水相依、亲水休闲、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金乡城市建设理念的具体体现,与之相适应,“一城四区,四河绕城,六湖映城,一轴三心”的城市框架随之展开。
金乡县坚持围绕“诚信之源、蒜都水乡”的理念,以水印金城为主题,总体空间结构呈现“一心引领,两轴联动”的城市设计特征。通过沟通和梳理区域现有河道水系,局部进行水面的放大,拓河成湖,形成了“四河环城,六湖映城”的水系景观脉络,影印城水相依、水城一体的水乡风情。同时,新城区以滨河生态廊道,主干道绿化景观带为空间骨架,将河湖水系、园林绿地、节点广场进行有机串接,形成“三横四纵,珠联璧合”的绿化景观构架,加强了区域空间的连续性,构建了自然优美的生态网络。穿城而过的金济河,犹如一条“金丝带”,两旁湿地里有十几种鸟类栖息,一群群白鹭腾空而起,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情趣。
无论是晨曦微露还是华灯初上,不论是在魁星湖公园旁、各大街新广场还是在金济河两岸,都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男女老幼置身其中,感受城市变化带来的幸福。“现在城市建设越来越漂亮,有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群众也感觉到更加幸福了。”在金济河晨练的马金红老人歇息时说。围绕“安居宜居”,金乡县解决了老百姓最急最盼的问题。2008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棚改”民生工程在居民的欢呼和期盼中揭幕。至2010年,金乡县完成城区140多万平方米旧城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任务,让7000多户棚户区居民告别“蜗居”。仅今年一年,实施房屋征收项目30多处,征收房屋面积50多万平方米。同时,投资3500万元实施了雨污分流工程,对11条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投资9500万元实施了集中供气供热工程,新建群众休闲广场13处、16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69万平方米,实现了城区主次干道、重点建筑物、休闲场所和国省道主要路段亮灯全覆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启动8.3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建设,推进“一城四区”有机融合、错位发展,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抢占区域竞争高地,城区规模由9.2平方公里拓展到28.3平方公里。在这一背景下,投资近3亿元,实施城区“八路两桥”工程,打通节点,推进“一城四区”融合发展,诚信大道、金山街延伸、崇文大桥、金济河大桥等工程,一张宛如巨大棋盘的路网迅速织就。“于细微处见幸福”,群众感受城市的幸福更直观地体现在城市管理上。这个县不断加大环卫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对环卫管理体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将小街巷纳入保洁范围,城市公厕实现了增量提质、免费开放,城市整体环境卫生面貌迅速提升。去年以来,金乡县积极开展城乡管理年活动及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三城同创”活动,突出抓好环境卫生、背街小巷、占到经营、户外广告、集贸市场等“十项治理”行动,切实解决城区“脏、乱、差”现象,迅速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同时,开展“诚信金乡”及文明市民评选等活动,全方位推进城市文明进程,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数字城管、治安防控及路灯数字系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科技管理水平;千棵大树进城绿化工程,对星湖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城市现代化气息明显提升,城区“脏乱差”现象逐渐淡出群众的视野,去年一年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县城几个主要路段交叉路口、体育中心、道路节点、城市广场等场所安装的亮度较大的中杆灯、彩灯、草坪灯等,把夜间的金乡打扮得流光溢彩。今年,金乡县被评为“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