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孔子故里曲阜市以“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合格人才”为中心,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强化教育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德育为首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工程。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奠定文化根基,提升人格境界”为宗旨,以“古、儒、文、雅”为主题,给学校以灵性的文化定位,努力打造和乐至美书香校园,形成了富有曲阜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在高点定位方面“制定一个纲领”,即《曲阜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在载体建设方面“编制两类教材”,组织专门人员编写的十册供全市中小学生使用的传统文化教育读本《走进圣城 感悟经典》;各学校结合实际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编写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20多种。在活动组织方面突出“三项结合”,经典诵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积极开展“学论语做优秀教师”和“师生同读经共诵典”活动;经典诵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经典诵读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写经典。目前,全市100多所中小学“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国内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
坚持内涵提升的质量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是聘请教育顾问,搭建专家引领平台。成立了“曲阜市教师教育顾问团”,聘请了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学校12位教授为教师教育顾问,开展以教师教育、实施新课程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活动;同时,经常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来曲做专题报告,开阔教师的文化视野。二是构建科学教研体系,搭建教研活动平台。建立起市、乡、校三级教研网络,开展名师课堂教学观摹活动、送课下乡活动,定期开展优质课、教学基本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全市现已形成“优质课、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师”三个梯度一个序列的骨干教师队伍。三是建立落实课改制度,搭建校本研究平台。完善学校为主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开展行为跟进式教学研究;实行“听课-评课-延伸提高”的问题型校本培训模式,增强校本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四是加强艺体教育,搭建特色育人平台。开全上足德育、美育课程,各校普遍建立了多种活动兴趣小组;成立“艺术教育指导与管理委员会”,对学校艺术教育给予有效指导;定期不定期开展才艺比赛和校园艺术节,为学生搭建了宽阔的艺术展示平台。
坚持队伍建设的发展观,为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是建立健全校长队伍管理机制。制定了中小学校长选拔、任职、培训、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择优聘任、能上能下、绩效考核、从严从优”的校长选聘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用人机制。先后选派300多名农村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111名城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深入到农村中小学支教扶弱;大力实施教师队伍专业培训提高工程,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92.6%、93.5%;完善农村年轻教师补充机制,每年为农村中小学招考100名以上新教师。三是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加强教师培训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岗位培训制度,强力推进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实施名师、名校长辐射带动战略,健全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校长论坛、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等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倡树“高效、务实、创新、垂范”的曲阜教育精神;加强师德考核管理和监督,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曲阜教育“五条禁令”和济宁市教师行为“十个不准”,加强师德师风督察,切实维护教育的良好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观,全面畅通素质教育通道。一是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开展“学校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近三年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9处,济宁市级规范化学校8处,6处学校被评为济宁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改革和完善招生制度,加大城区初中、小学招生工作的统管力度。二是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严格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和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各类校园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不断强化校园安全联防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三是深入推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综合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依法监督办学活动。四是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坚持督政与督学、常规督导与专项督导、重点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全面、准确地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
坚持均衡发展的全局观,全力维护教育公平正义。一是全面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市教育结构布局规划调整的实施方案》,先后撤并初中3处、小学(含教学点)19处,初中改制为小学5处,改建、新建中小学3处。二是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大力实施“211”工程、微机配备工程、图书配备工程、农村学校课桌凳更新工程和教学仪器配备工程,五年来累计投资7439万元,改造、维修、扩建校舍128748平方米。三是制定实施曲阜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以来已投入资金638万元用于新、改扩建幼儿园,其中3处幼儿园已完工,4处幼儿园正在建设。四是建立弱势群体救助机制。全面畅通教育内外救助渠道,关注并着力解决残疾孩子、困难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孩子的就学问题,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
坚持德育为首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工程。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奠定文化根基,提升人格境界”为宗旨,以“古、儒、文、雅”为主题,给学校以灵性的文化定位,努力打造和乐至美书香校园,形成了富有曲阜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在高点定位方面“制定一个纲领”,即《曲阜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在载体建设方面“编制两类教材”,组织专门人员编写的十册供全市中小学生使用的传统文化教育读本《走进圣城 感悟经典》;各学校结合实际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编写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20多种。在活动组织方面突出“三项结合”,经典诵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积极开展“学论语做优秀教师”和“师生同读经共诵典”活动;经典诵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经典诵读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写经典。目前,全市100多所中小学“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国内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
坚持内涵提升的质量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是聘请教育顾问,搭建专家引领平台。成立了“曲阜市教师教育顾问团”,聘请了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学校12位教授为教师教育顾问,开展以教师教育、实施新课程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活动;同时,经常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来曲做专题报告,开阔教师的文化视野。二是构建科学教研体系,搭建教研活动平台。建立起市、乡、校三级教研网络,开展名师课堂教学观摹活动、送课下乡活动,定期开展优质课、教学基本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全市现已形成“优质课、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师”三个梯度一个序列的骨干教师队伍。三是建立落实课改制度,搭建校本研究平台。完善学校为主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开展行为跟进式教学研究;实行“听课-评课-延伸提高”的问题型校本培训模式,增强校本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四是加强艺体教育,搭建特色育人平台。开全上足德育、美育课程,各校普遍建立了多种活动兴趣小组;成立“艺术教育指导与管理委员会”,对学校艺术教育给予有效指导;定期不定期开展才艺比赛和校园艺术节,为学生搭建了宽阔的艺术展示平台。
坚持队伍建设的发展观,为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是建立健全校长队伍管理机制。制定了中小学校长选拔、任职、培训、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择优聘任、能上能下、绩效考核、从严从优”的校长选聘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用人机制。先后选派300多名农村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111名城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深入到农村中小学支教扶弱;大力实施教师队伍专业培训提高工程,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92.6%、93.5%;完善农村年轻教师补充机制,每年为农村中小学招考100名以上新教师。三是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加强教师培训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岗位培训制度,强力推进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实施名师、名校长辐射带动战略,健全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校长论坛、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等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倡树“高效、务实、创新、垂范”的曲阜教育精神;加强师德考核管理和监督,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曲阜教育“五条禁令”和济宁市教师行为“十个不准”,加强师德师风督察,切实维护教育的良好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观,全面畅通素质教育通道。一是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开展“学校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近三年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9处,济宁市级规范化学校8处,6处学校被评为济宁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改革和完善招生制度,加大城区初中、小学招生工作的统管力度。二是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严格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和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各类校园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不断强化校园安全联防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三是深入推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综合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依法监督办学活动。四是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坚持督政与督学、常规督导与专项督导、重点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全面、准确地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
坚持均衡发展的全局观,全力维护教育公平正义。一是全面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市教育结构布局规划调整的实施方案》,先后撤并初中3处、小学(含教学点)19处,初中改制为小学5处,改建、新建中小学3处。二是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大力实施“211”工程、微机配备工程、图书配备工程、农村学校课桌凳更新工程和教学仪器配备工程,五年来累计投资7439万元,改造、维修、扩建校舍128748平方米。三是制定实施曲阜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以来已投入资金638万元用于新、改扩建幼儿园,其中3处幼儿园已完工,4处幼儿园正在建设。四是建立弱势群体救助机制。全面畅通教育内外救助渠道,关注并着力解决残疾孩子、困难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孩子的就学问题,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