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18日,来自全省各地的近百名“田把式”、“土专家”齐聚青岛农业大学,参加由山东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联合启动的山东省“乡村之星”培训工程。记者了解到,继去年评出首批100名“乡村之星”并将连续四年按月发放1000元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下半年将开评第二批“乡村之星”,计划到2020年共评出600名,作为全省农村实用人才的最高荣誉,享受与首席技师、突出贡献专家同样待遇,这在全国是首创。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据统计,目前全省农村各类实用人才达到129万人,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是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分析衡量,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队伍建设整体联动合力不强,评价激励机制、投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很突出。
首批100名“乡村之星”涉及粮食、蔬菜、苗木、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以及民间文化艺术等各行业领域,基本囊括了全省最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其中有16人是省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企业年产值达423亿元,占全省龙头企业总产值的5%,共提供就业岗位4万多个,带动90多万农户发家致富;有11人是行业协会、合作社带头人,共引领近10万农户开展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入社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获评“乡村之星”的莒县陵阳街村党支部书记马先富告诉记者,拿到政府特殊津贴,钱是次要的,关键是团结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现在该村正在进行第三次旧村改造,将投资一亿元,把陵阳街村建成一个现代化新农村社区。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文容介绍,这次培训工程主要侧重近期中央政策法规、农村合作社、乡村旅游、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乡村之星”的评选充分证明,在农村也能干大事,无论学历高低都能练就大本领,无论岗位大小都能作出大贡献。我省将把“乡村之星”作为又一重要人才品牌,加大扶持力度。
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表示,除实施“乡村之星”培训工程,下一步我省要分级分类建立“乡村之星”信息库,对“乡村之星”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不同类型制定工作目标,组织年度考核,以此作为发放政府特殊津贴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