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济宁的援疆工作真给力!他们的工作力度真的很不一般!”6月14日,英吉沙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干部如是说。
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济宁市把对口援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紧抓在手上,立足早、着力快,迅速启动实施了一批援建项目,突出抓好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民生项目建设,大力推动产业援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各项援疆项目进展顺利,援疆工作取得了成效,赢得了赞誉。
民生援疆:让群众受益
民生项目比重大、交钥匙工程多是我省援疆工作的一个亮点。在今年我省计划安排的51个民生项目中,仅济宁市对口援助的英吉沙县今年就安排重点民生项目20个,其中交钥匙项目9个、交支票项目11个,计划投资8.75亿元,援疆资金2.66亿元。
英吉沙县宁园新城建设项目是城镇棚户区改造的一个重点工程,“小区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近24万平方米,可以安置7000余人居住,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县级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3.5万平方米,今年年底将交付使用”。我市援疆工作指挥部指挥柳景武介绍说。另外,英吉沙县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约1.3亿元,其中援疆资金5500万元,规划学生规模4000人,现已完成规划设计和部分工程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完成了宿舍楼的招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已进场施工,正进行地基处理。
同时还启动了12个乡的安居富民工程,今年计划投入援疆资金6000万元,建成6000户,现已开工建设2561户。目前,我市援建的部分民生项目已开始让英吉沙县各族群众受益。
产业援疆:增强发展引擎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受援地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强力引擎。我市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引进培育了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支撑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帮助英吉沙县壮大产业实力,增强造血能力,以产业兴带动就业旺、实现社会稳。
英吉沙县山水水泥项目是我市产业援疆项目之一。该项目计划建设两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项目建设用地约450亩,总投资约10亿元。目前正在建设的一期项目工程是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投资约7亿元,目前主体建设即将完工。
艾力·艾日买提是依格孜牙乡的农民。他去年看到山水水泥项目落地后,就花了6万多元买了一辆车,为这家企业运送砂石料。艾力·艾日买提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开车拉送一车砂石料20元运费,一天可以运送20车,一天收入达到400元,除去油费、吃饭等开销一天净收入260元,一个月能赚到7800元。
像艾力·艾日买提这样靠援疆落地企业致富的人还有很多。英吉沙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副总宋庆占说:“山水水泥项目投产以来,累计用工已达100余人,日平均收入达到80元,这样当地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更好地改善生活。企业投产以后,我们还计划在当地招收100人左右送到山东进行培训。另外,企业投产后还可以有效地拉动当地的运输、餐饮等行业。”
在英吉沙鲁源环保建材厂,笔者看到:一群衣着整齐的工人正在码放砖块,生产车间内一派紧张繁忙的景象。该项目占地约240亩,总投资5800万元,年产标砖1.6亿块,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可直接提供260个就业岗位。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厂里的一个熟练工,一年的工资收入可达3万元。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到英吉沙县投资开发。目前,总投资23亿多元的15个产业援疆项目已开工建设,英吉沙工业园专用车园区已有鲁英、永强等总投资4.68亿元的4个专用车项目签订了投资合同。
智力援疆:强化“造血”功能
喀什地区虽是农业大区,但却是科技弱区。坚守在农林一线的济宁援疆干部用科技撑起了一片天,在引进培育良种、实用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人员培训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向英吉沙各族群众“授之以渔”。
6月14日,由济宁援建的“交钥匙工程”之一的英吉沙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竣工并顺利“交钥匙”。该项目是我省确定的试点工程,总投资4800万元,占地面积377亩。在英吉沙,像现代农业示范园这样的我市援建项目还有很多。一年来,我市农林援疆干部多次有针对性地讲解设施农业和林果管理,推广标准化生产、修剪、病虫害防治、蔬菜良种优选、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目前,农林援疆干部对口支援的英吉沙县40亩高新技术示范园和2万亩林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已初见成效。
在教育交流方面,我市去年组织13人的教学专家团到喀什二中开展了讲学交流活动,今年接纳英吉沙县17名教师到济宁培训、23名未就业大学生到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培训。在技术培训方面,通过举办农技培训班、行政和专业技术员到我市挂职锻炼,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种养能手和业务技术骨干。在医疗帮扶方面,选派了17人的卫生医疗队,来到英吉沙开展为期半年的对口援疆支医工作,承担医疗科研课题,为群众防病治病……
英吉沙,这个古丝绸之路的驿站,正依助我市对口支援的“向导”,响着发展的“驼铃声”,向着充满希望、充满梦想的明天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