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济宁横跨黄、淮两大流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贯穿境内198公里。济宁水多,所以”济宁”也因水而得名。水多,水污染防治任务也更艰巨。
日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工作即将开始,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得如何呢?百姓所赖以生的水质、环境怎样呢?2月24日,我们在走访了我市部分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及河流断面后,收获了一些数据,从这些数据中,让咱们一起去见证一下济宁的“水质”。
济宁洸府河两岸绿树成荫,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14座污水处理厂
每天可形成中水回用能力57.7万吨
下午2时许,我们来到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分公司,在副总经理宫存旺的带领下,我们登上MBBR生物反应池,池边几位工人正在向处理池里倾倒一种白色的圆型塑料多孔壳:“这是一种生物悬浮填料,作为生物载体,由于它的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微生物挂膜,能很好地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一旁的总工程师王存峰从专业角度向我们讲解着。
“这是将现有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升级改造为先进的MBBR工艺的生物反应池;污水处理厂一级A升级改造暨中水回用工程于2010年年底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出水水质已达到 《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按照省政府要求,我们将于2012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现在,我们已提前2年达到这一标准了。”宫存旺对他们企业拥有这套先进的处理设备感到由衷的自豪。他介绍说,该污水处理厂能承接老城区47平方公里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处理污水达20万吨,被处理后的中水,有5万吨进入老运河人工湿地,7万吨进入洸府河人工湿地,另外,还铺设了39公里的中水管网,每天可输送8万吨中水,作为工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消防、洗车业等用水。
像这种出水水质已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在我市已有14座。14座污水处理厂,每天形成中水回用能力达57.7万吨,深度处理过的中水都能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城市景观、工矿企业除尘等方面。
按照当前国内最严格的标准要求,我市还对煤矿、废纸或商品造纸、火力发电、机械加工4个行业以及直排外环境的工业企业进行深化治理,4个行业均达到 “零排放”要求。兖州太阳纸业建成了碱回收-厌氧-好氧-氧化塘等完善的治污体系,经过处理后排放的中水COD浓度在40毫克/升左右;峄化公司将污染治理与清洁生产相结合,投资5300余万元建设了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氨氮排放浓度在5毫克/升以下,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无论是专业的污水处理厂还是企业污水处理工程,其终端出水口水质均已达到一级A标准。
17处人工湿地
每天让16万吨污水净化达地表水Ⅲ类标准
在老运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现场,机器轰鸣,一辆拉着湿地植物的货车正好从身旁驶过。该湿地是于2010年11月11日开工建设的,总占地面积为3800亩,分北区和南区两个部分,北区为2600亩,南区为1200亩。目前北区、南区表面流湿地土方工程已完成,复合潜流湿地工程已完成山石渣土回填、土方回填、坝体构筑和碎石回填工作,施工已进入植物种植工序。“今后,在湿地里将要大面积种植水生植物,像芡实、蒲草、芦苇、荷花等,污水处理厂排水,通过湿地潜流、表面流,进一步除去CODcr、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就像过滤器,将污水厂排水过滤净化后,就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老运河人工湿地项目负责人杨宜东介绍着。目前,我市采用河流入湖口人工湿地建设、河道走廊湿地修复、湖滨及湖区湿地修复、采煤塌陷地整治等措施,已修复新建人工湿地17处,面积达15万亩,每天净化降解河流污水约16万吨。据北湖新区环保局局长史作双介绍,人工湿地对水体中主要污染物CODcr的去除率能达到50%左右,氮磷的去除率可达到60%左右,有效改善了入河进湖的水质,确保南四湖水质优良,清澈荡漾。
327台(套)在线监控设施
让14个主要入湖河流断面水质保持清澈碧绿
“14个主要入湖河流断面水质主要污染物COD下降了28.1%,氨氮下降了55.4%,我市不但提前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河河都有鱼’的水质改善目标,并且在部分水域出现了对水环境质量要求很高的桃花水母这一珍贵物种。在中区辖区内,共有4个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全部实现水质24小时在线监控,每处河流水质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要求。”在梁济运河李集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我们沿河观看河流水质,听到我们在聊水质质量,在附近从事田间管理的李友河、茹兴江也凑过来插话:“早几年可不是这样的,由于受造纸厂排污等企业的污染,原来的这河水简直像酱油汤,多远闻着都刺鼻子。”“现在这河水很清了,河堤也没有垃圾了,我们种田浇树全用这水。天一暖和,来钓鱼休闲的一拨一拨的。”
在水质自动监测站机房内,我们看到自动监测系统显示屏显示的当日COD、氨氮、重金属浓度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等在线读数均在标准范围内。
在洙赵新河喻屯断面、洙水河251公路桥断面、赵王河廉屯断面……每到一处,都是清澈河水,自动监测系统显示的数据都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要求,市中区环保局负责人李宪东对他们所管理的河流断面上呈现这样的结果感到很是欣慰。
今年,鲁西南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已连续180天无有效降雨,河流内全部是经深度处理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在这样极端枯水期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做到水质稳定达标,这都得益于我市构建的“治用保防控”全方位的防治体系,我们控制项目,堵住源头,取缔码头,治理港口,又在企业、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园区、县界出境和入湖口等处设置了5道安全防线,327台(套)在线监控设施,12个重点入湖河流断面和14座污水处理厂均加装重金属及剧毒物质在线监测仪,实现了水质在线监控的全天候、全覆盖。水清天蓝,这是百姓的福!“迎淮治污检查,我们不怕!”说起目前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济宁市人民群众人人感到十分的欣慰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