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质朴敦厚,敏而好学的颜景新,对于楷雕艺术孜孜以求60余年。身为曲阜颜氏楷木雕刻第五代嫡传人,他不仅精于传统工艺的浮雕、透雕等技艺,所刻如意栩栩如生,龙头楷杖玲珑细巧,而且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雕刻技艺,大胆而和谐地将传统技法与西方圆雕形式融为一体,这些都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之一《至圣先师——孔子》,该作品1981年在香港展出,被媒体称之为艺术珍品。专家评价道:颜景新的艺术探索,不仅丰富了楷木雕刻的形式,而且极大地突破了多年来形成的楷雕形式单一、题材狭窄的局限,为古老的楷雕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
楷树,属于漆树科,是多年生乔木。楷木也称孔木、黄连木。《说文解字》记载:“楷,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清一统志》记载:“楷木出曲阜县孔林,文如贯线,有纵有横,可以为杖。”楷木有雌雄之分,雄树质地坚硬,纹理明显,并带有黑筋,不宜精雕细刻。而雌木则性松弛,姜黄色,性灵戒爆,是艺术家施展各种刀法技艺的良材。在雌楷木上雕刻,即使线条细如发丝也不会断裂。然而,楷树并非源出于曲阜孔林。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时,众弟子将老师葬于鲁城北,他们从四面八方移栽各种树木于孔子墓周围,形成一片林地。楷木即子贡从卫国带来的,植于孔子墓前,后来繁衍成材,成为孔林内数目众多的树种中一种名贵树木。
众弟子为孔子庐墓三年,各自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唯独子贡留下,又庐墓三年,后来,子贡用楷木雕刻先师孔子、师母亓官氏两座圆雕坐像。雕像造型端庄肃穆,刀法古朴浑厚,简洁传神,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孔子雕像,同时也是楷木雕刻的开山之作。在随后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楷雕艺术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成熟,逐渐形成了曲阜独特的民间艺术门类。《孔府档案》记载:“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向康熙皇帝进贡楷雕如意、寿杖、象棋等。”楷雕艺术品成为向皇帝进贡的贡品。今年世博会曲阜楷雕如意再度叫响。
颜景新自幼丧父,11岁从师学艺,生活的艰辛练就了他锲而不舍的坚强性格,十年浩劫颜景新遭到打击,可他手中的刻刀始终没有放下。他根据树根的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技法,以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孔子行教像”为蓝本,创作出高约一米的《至圣先师——孔子》雕像。这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第一尊孔子像雕像,1981年在香港展出时,当即被香港一位大收藏家收藏。后来,颜景新又创作了多尊孔子圆雕像,最大的一尊是1994年为山东省文物展创作的高2.6米的楷木根雕“孔子行教像”,在创作上更加圆熟从容,形象更饱满,赴台湾、日本、意大利展出,广受好评。
颜景新楷雕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体,他的作品生动而逼真,不达完美之境不罢休。他创作的“福、禄、寿三星如意”,人物形象鲜活,神态各异,线条细如发丝纵横连贯而不中断,是曲阜楷雕艺术的珍品,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楷雕“八仙如意”被国家外事部门选定为国家主要领导人出访礼品,为国争光。
纵观颜景新的楷雕艺术之路,在圆雕艺术和传统工艺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楷木雕刻这一源远流长的艺术,在他手中得到继承、发展和创新。颜景新成为曲阜楷雕艺术的当然代表,出席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8年他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称号,2006年国务院发改委授予他“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创作人员”称号。时下,满头银发的颜景新仍在思索、整理和总结曲阜楷雕艺术的源流和技艺传统,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他要把这门艺术从自己手中传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