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金山笔下仁义、诚信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圣人孔子,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熟悉、亲切与感动。
当代,给古今诗词或历史名著配画的画家不乏其人,也不乏佳作。然而,大多数的配画往往停留在看图说画上,重写实而少写意,少了一些让人回味的余地,尤其少了一些有意境的构思和艺术的美感。品读金山的配画,却意境悠远,令人深思。
金山的这些水墨人物画,原为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栏目中鲍鹏山先生主讲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节目所绘制的插图。为配合节目制作,他用三个月时间,精心绘图百余幅。其格调古雅、意境幽美的画风,深得编导和观众的喜爱。今年3月,同名图书出版时也被摘录多幅。这些画既有连贯性,也能单独成篇,艺术地再现了孔子的传奇人生以及成长为圣人的辉煌历程。在聆听鲍鹏山讲解孔子如何成为圣人之道时,欣赏金山的画,可以细细咀嚼,回味良久。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是一位光照古今的划时代人物,被后世尊称为 “万世师表”。唐代诗人杜甫曾赞叹夫子的地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数千年来,孔子及其儒学思想一直是华夏子孙的精神家园。今天,孔子的儒家思想不仅是东方文化的象征,还远播和影响世界各地。
人人心中都有个孔子。金山不是用史学家的思维来还原历史人物,而是用浪漫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孔子。准确一点说,他是用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去神会和再现孔子,既尊重历史,又注重个人情怀的抒发。他在充分把握鲍鹏山对孔子解读的基础上,用画家的思维去感悟和诠释孔子和孔子思想,并借笔墨形式抒发那份诗意情怀和澄明淡泊的精神。可以说,这些画是他对孔子人生历程的理解,是反复品读 《论语》等儒家经典后的心灵感悟和艺术再现。 “水墨意象,圣儒宗风”其内涵和意境也是常规的连环画所不具备的。
金山任教于暨南大学艺术学院,从事中国书画鉴赏及创作教育与研究。其作品洋溢着古人情怀,传神写照,颇具古风。中国人民大学博导、著名美术史论家陈传席称赞他的画 “有尚华之观,又得切实之体”。为了用另一种视觉去品读和感悟孔子,我们在尊重鲍鹏山先生原文的基础上,结合金山的配图,改编出版了这本 《图说孔子》,希望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去诠释孔子、诠释圣人之言、诠释那个传奇的时代。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虽然深知这份初衷是难以企及的,却愿如司马迁所言,“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忙碌的当代人需要舒缓一下生活的节奏,品味生活的乐趣与真谛。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洗涤尘世的烦恼、疲惫与浮躁,可以寻觅失落已久的人生情怀。阅读金山笔下仁义、诚信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圣人孔子,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熟悉、亲切与感动。观其作品有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感觉,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圣人并没有因时光流逝而离我们远去,其博大的思想光芒一直照耀着我们。在喧嚣的红尘中,不妨让我们抖落一时的疲惫与俗尘,阅读经典,慢慢品味,去感受一下宁静和温暖,给心灵吹来了一丝凉爽的清风,同时用圣人的思想光芒去温暖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