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位谦和的教育家、慈祥的长者,不是王也不是神,我们应该回归他真实的一面,还孔子一个身为布衣人、气质不俗媚、神情和蔼可亲的平民形象。谈起本次上海世博会孔子新塑像,他的主要创作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胡希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作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标志性展项——孔子新塑像于3月11日正式与世人见面时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发现本次展出的孔子塑像与以往有许多不同之处。新塑像以贴金形象出现,其身高为2561厘米,与孔子诞辰2561年相吻合。除此之外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新孔子塑像在面部的形和神上有了一些改变。然而就是这些微小的改变,让孔子的形象有了重大突破。与以往相比,世博会所展出的孔子塑像面部形象更趋于整体协调,强调了堂堂正正和朴实庄重感,神情更加慈祥,更强调了温和的眼神,给人更加可亲的感觉。这也标志着被世人传颂几千年,近乎神话的孔子形象从神坛走下,重新回归至人,回归为一位慈祥的长者、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
图为上海世博会孔子塑像主创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胡希佳,在工作室进行孔子塑像创作。
孔子(公元前五百五十一年——前四百七十九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曲阜)人,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影响着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至于孔子容貌如何,如今有据可考的官方史料并不多。其中,《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由此可见,孔子是位体型高大的人。而由孔子弟子撰写的《论语?述而》,更侧重描述孔子的气质,以10个字概括:“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些文字并不能看出孔子模样的轮廓,而来自野史和民间传说中的孔子则弥补了这种不足。据传说,孔子相貌丑陋,至于如何丑陋,又有多个版本,“七露”的说法流传最为广泛。所谓“七露”,是指孔子容貌上存在多种缺陷,包括鼻露孔,眼露睛,唇露齿、耳露窿等特征。
在孔子去世后近三百年时间里,始终保持着布衣学者的身份,直到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十二年自楚过鲁祭祀孔子,并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后来,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历代帝王纷纷对孔子加封加号,孔子由“褒成侯”到“大成至圣文宣王”而“万世师表”。近代康有为更是推尊孔子为孔教教主,把孔子进一步神化。
“孔子作为2500年前的一个人物,因为历史的种种原因,我们对他的形象无法有一个统一认识,但是不管怎样,我们虽然表现的是他的形象,但目的和意义是继承和发扬孔子文化的精髓”。谈起对孔子形象的认知及塑造,胡希佳表示。本次世博会所展出的孔子塑像是在2006年9月孔子诞辰期间发布的“孔子像范本”基础上调整的,09年11月份开始进行创作。在做这个孔子像的时候除了对孔子形象的研究之外,主要还是对他的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发现以往所作的孔子形象都是过于强调了他丑陋的一面,没有把孔子那种博大智慧、谦和慈祥的感觉塑造出来。作为北方人特别是山东人,为人处世都非常谦和,我们在创作这个孔子塑像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要体现出孔子的谦和及他所提倡的人性的和谐、仁义、大同的思想,表现他的博大和儒雅。
我们遵循尊重历史,正面表现,形象传神不神化的创作理念,在创作时,注重分析了古人对孔子的记载和描述,不以虚词和形容词做表面文章;借鉴前人对孔子的描绘,寻找和表现众人心目中 “约定俗成”的孔子形象;吸收中国传统雕塑造像的手法,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避陋俗,扬精气,对孔子形象作出重新调整。在形象处理上弱化了传说中孔子丑陋的一面,而是以一个堂堂正正的北方人的相貌特征为主要依据,面相表现为“国”字脸,宽鼻、阔嘴、浓眉、长髯,朴实厚重的普通人。特别是在他的眼神塑造上更趋向于传神,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无论观者走到任何一个角度,他都在跟观者对话与交流。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我想我们理解的孔子形象应该是位很博大、很智慧的长者,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更能体现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和”的思想。所以我们在最初做这个孔子像的时候没有把他作为一个“王”、“圣” 、“神”去塑造。虽然他是一个大教育家、大智慧的人,但首先他是一个可亲可敬、有思想、有涵养、又有些慈祥的长者,也就是说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人,是一位布衣师者。他可以把他的思想传授给后世,但他作为一种思想的传承人不是凌驾于被传承者,而是一个相互交流,平等、平和的关系。
新闻链接:胡希佳(艺名:古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造型学院雕塑专业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城市雕塑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城市雕塑协会常务理事。从事高校教学工作28年,先后担任泥塑基础、雕塑人体、环境雕塑、西方雕塑史、工艺实践、专题创作、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课程。《泥塑基础》课1998年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多次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得省教委、省学联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2001年获省教育厅科研管理先进个人。2006年被山东省文联授予“山东省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