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孟子诞辰2387年。4月29日,在邹城市推进“文化突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集中活动期间,举行了《孟府档案全编(后集)》出版发布仪式。
这部著作真实记录孟府和孟氏宗族活动,也为世人研究孟氏家族传承脉络和儒学文化发展历程提供了第一手珍贵史料。“孟子的学说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这让我感到很高兴。中国人要懂得中国人的历史,中国人要懂得中国战争的历史,中国人要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我们今天在文化发展的情况下,要知道我们的历史,弘扬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在出版发布仪式上,来自安徽宗亲代表团、78岁的刘正宗说。
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和生活的地方。自北宋封孟子为邹国公、元代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以来,形成了孟府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流传下来大量记载孟府各项活动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各类公文函件、府务记录、地亩地租清册、封赠圣旨、族谱家志等传统纸质档案,记载孟府、孟庙、孟林建置、迁徙、修缮等内容的石刻碑拓,官府、亲友往来的楹联、字画及近现代照片等,是孟府从事政治、经济活动及处理家族事务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作为国内仅存的孟氏宗族私家档案和最原始真实的历史遗存,成为研究孟子、孟氏家族,乃至儒家文化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孟子世家流寓支谱》因受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变革等因素影响,有些支谱或毁弃,或流失,或损坏。齐鲁书社原社长宫晓卫说,各地孟氏支派修撰的家谱都会汇总到邹城孟府,邹城孟府收藏《孟子世家流寓支谱》仅此一份,其他地方都没有。“通过这次出版,可以让更多的孟子后裔知道自己的世系是怎么繁衍的,也可以了解孟氏家族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是怎么延续下去的。”宫晓卫表示,《孟府档案全编(后集)》的出版对于研究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文物的最好的保护,“化身千百,不至于散失”。《孟府档案全编》,是中国国家2011—202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重点项目,是对孟府所藏文物档案的系统整理,继2014年4月前集9卷出版后,此次后集86卷问世,为这一国家级重点出版项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本次《孟府档案全编》的挖掘整理,由国内建社最早的专业古籍出版社——齐鲁书社与邹城市文物部门合作完成。《孟府档案全编》共95卷,两千三百余万字,六千余幅图片。此次发布的《孟府档案全编(后集)》,辑录了现存于孟府历史上流寓各地孟氏支派的《孟子世家流寓支谱》两百七十多种。时间跨度从清代道光年间到民国时期,主要涉及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湖北、山西等省,是珍藏于孟府、不为世人所知的唯一一部孟氏支派世系支谱。在历时三年多的整理过程中,专家学者和编纂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将这一孟氏宗族的重要档案依照原貌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完成了一项抢救、保护、挖掘、整理儒家文化遗产的重要工程。
图为首发仪式上的《孟府档案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