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山中峙,洙水径流”是嘉祥总的地理形势,如果把萌山比喻为祥城的一顶皇冠,这一首首美丽的诗篇,就是皇冠上的珍珠洒落在萌山之巅,值得我们用心去采撷。
济宁市嘉祥县自金皇统七年建县以来县治凡三迁,最终选择了萌山,至今已868年。萌山凸兀秀拔,左右舒翼,峰如芙蓉,岭似梅花,自古就有“济水东来第一峰”的美誉。嘉祥境内百余座山峰环县城排列形成“九十九山撼赤城”的独特景象。登上萌山之巅只见众山峥嵘,奇峰纽结,蜿蜒起伏,大的似昂首奔驰的骏马气概威武,小的像群马漫步自在悠闲。
萌山以“青翠”独称,萌顶朝晖居嘉祥古代八景之冠,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萌顶朝晖、芙蓉峰、梅花岭、云窝、萌山泉、真武庙、吕祖阁、大云寺、言子祠、孔子闻弦歌处、曾子琴堂、观风亭、御风亭、思政亭、一寄亭及众多石刻遍布其间,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咏萌山诗无异萌山文化和嘉祥历史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是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阅读咏萌山诗,在欣赏萌山美景的同时,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接受人生哲理的启迪。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足迹,遨游萌山美景,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咏萌山诗译注与赏析(之一)
萌顶朝晖
清·倭什布
泲水东来第一峰①,还从初景认芙蓉②。
松堪秀岭青岚合③,梧欲苞阳瑞霭浓④。
百里关河联绝巘⑤,万家烟火接长墉⑥。
小臣频切京华梦⑦,日下凝目望九重⑧。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嘉祥古代八景之一“萌顶朝晖”的诗,意境优美,视野开阔,堪称描写萌山不可多得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这首诗与其它描写萌山的诗又有所不同,因为诗人是当时的嘉祥县知县,所以在诗中多了一些凝重感。如“小臣频切京华梦,日下凝目望九重”,就深深地表达了诗人时刻不忘守土之责和为一方官员的责任感。这对于今天的从政者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倭什布,满洲正红旗人,官学生。自署长白人。长白,旧县名,在吉林省东南部。乾隆四十二年(1754年)任嘉祥县知县,曾重修《嘉祥县志》,居功至著。
【注释】
①泲水,古水名,即济水。古代“江、河、淮、济”四渎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流经山东入海。因黃河多次改道南侵,逐渐冲入济水河床,现今黄河下游河道及大清河、小清河就是原济水故道。
②芙蓉,是莲花、荷花的别称,也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在这里是以芙蓉喻萌山。现在我们所说的萌山,一般包括萌山、横山和独坐山。其实在县志和当地居民当中,这三座山是分开称谓的。电视信号塔以西称萌山,塔以东称横山,塔以南嘉祥县一中院内称独坐山。这里特指萌山(下同)。
萌山凸兀秀拔,从远处平视或仰视,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就显得更加美妙。同时,萌山又有“梅花岭”之称。因为,你如果站在萌山主峰之上向下俯视,就会发现五道舒展的山梁,如同五片花瓣均匀地分布在萌顶的周围,整个萌山主峰犹如一朵巨大的梅花,位于萌顶之上的真武庙就正处在这朵巨大梅花的花芯上。萌山,峰为芙蓉,岭似梅花,怎能不让人惊叹?!
然而,更加令人称奇的是,原来在萌山主峰的北侧,吕祖阁后面的高旷悬崖上,有一片巨大的石壁,其上由青苔天然生成的“梅花岭”三个大字,若隐若现。后来因天气干燥,神迹不再。人们在原处镌刻“梅花岭”三个大字,以作纪念。
③岚,山间的雾气。
④瑞,吉祥,美好的预兆。霭,云气,轻烟。
⑤巘yǎn,山形如甑,也指山峰。这里指萌山。
⑥墉,城墙。
⑦切,一作贴近、亲近;二作急切、迫切;三作合、符合。这里作急切、迫切讲。京华,指首都北京,是京城的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⑧九重,古代神话中传说天有九重。望九重,即向天的最高处望。这里指京城,为最高统治者和权力机关所在地。
【翻译】
萌山是泲水(济水)一路蜿蜒东来的第一座高峰,我还是从第一次清晨登临才认识了它貌若芙蓉的美妙景致。苍松翠柏足以使它的山岭呈现出一派清秀,墨绿色的山间雾气笼罩了整座山峰;远处的梧桐迎着朝阳,蕴含了无限的生机,更衬托出天空中霭霭云烟的浓重。百里之外的道路河流奔来眼底,和脚下冲天而起的萌山联成一体;山下万家炊烟,袅袅升入云空,与绵延起伏的城墙相接,弥漫了整个山城。我自到嘉祥上任以来,就频繁而急切地想念着京城,为国家尽职、为皇上分忧的信念,一时一刻都不敢忘怀;我站在朝阳之下,向着京城的方向凝目远望,我一定要恪尽臣子之责,担负起为一方官员的重任。
济宁市嘉祥县自金皇统七年建县以来县治凡三迁,最终选择了萌山,至今已868年。萌山凸兀秀拔,左右舒翼,峰如芙蓉,岭似梅花,自古就有“济水东来第一峰”的美誉。嘉祥境内百余座山峰环县城排列形成“九十九山撼赤城”的独特景象。登上萌山之巅只见众山峥嵘,奇峰纽结,蜿蜒起伏,大的似昂首奔驰的骏马气概威武,小的像群马漫步自在悠闲。
萌山以“青翠”独称,萌顶朝晖居嘉祥古代八景之冠,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萌顶朝晖、芙蓉峰、梅花岭、云窝、萌山泉、真武庙、吕祖阁、大云寺、言子祠、孔子闻弦歌处、曾子琴堂、观风亭、御风亭、思政亭、一寄亭及众多石刻遍布其间,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咏萌山诗无异萌山文化和嘉祥历史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是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阅读咏萌山诗,在欣赏萌山美景的同时,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接受人生哲理的启迪。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足迹,遨游萌山美景,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咏萌山诗译注与赏析(之一)
萌顶朝晖
清·倭什布
泲水东来第一峰①,还从初景认芙蓉②。
松堪秀岭青岚合③,梧欲苞阳瑞霭浓④。
百里关河联绝巘⑤,万家烟火接长墉⑥。
小臣频切京华梦⑦,日下凝目望九重⑧。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嘉祥古代八景之一“萌顶朝晖”的诗,意境优美,视野开阔,堪称描写萌山不可多得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这首诗与其它描写萌山的诗又有所不同,因为诗人是当时的嘉祥县知县,所以在诗中多了一些凝重感。如“小臣频切京华梦,日下凝目望九重”,就深深地表达了诗人时刻不忘守土之责和为一方官员的责任感。这对于今天的从政者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倭什布,满洲正红旗人,官学生。自署长白人。长白,旧县名,在吉林省东南部。乾隆四十二年(1754年)任嘉祥县知县,曾重修《嘉祥县志》,居功至著。
【注释】
①泲水,古水名,即济水。古代“江、河、淮、济”四渎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流经山东入海。因黃河多次改道南侵,逐渐冲入济水河床,现今黄河下游河道及大清河、小清河就是原济水故道。
②芙蓉,是莲花、荷花的别称,也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在这里是以芙蓉喻萌山。现在我们所说的萌山,一般包括萌山、横山和独坐山。其实在县志和当地居民当中,这三座山是分开称谓的。电视信号塔以西称萌山,塔以东称横山,塔以南嘉祥县一中院内称独坐山。这里特指萌山(下同)。
萌山凸兀秀拔,从远处平视或仰视,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就显得更加美妙。同时,萌山又有“梅花岭”之称。因为,你如果站在萌山主峰之上向下俯视,就会发现五道舒展的山梁,如同五片花瓣均匀地分布在萌顶的周围,整个萌山主峰犹如一朵巨大的梅花,位于萌顶之上的真武庙就正处在这朵巨大梅花的花芯上。萌山,峰为芙蓉,岭似梅花,怎能不让人惊叹?!
然而,更加令人称奇的是,原来在萌山主峰的北侧,吕祖阁后面的高旷悬崖上,有一片巨大的石壁,其上由青苔天然生成的“梅花岭”三个大字,若隐若现。后来因天气干燥,神迹不再。人们在原处镌刻“梅花岭”三个大字,以作纪念。
③岚,山间的雾气。
④瑞,吉祥,美好的预兆。霭,云气,轻烟。
⑤巘yǎn,山形如甑,也指山峰。这里指萌山。
⑥墉,城墙。
⑦切,一作贴近、亲近;二作急切、迫切;三作合、符合。这里作急切、迫切讲。京华,指首都北京,是京城的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⑧九重,古代神话中传说天有九重。望九重,即向天的最高处望。这里指京城,为最高统治者和权力机关所在地。
【翻译】
萌山是泲水(济水)一路蜿蜒东来的第一座高峰,我还是从第一次清晨登临才认识了它貌若芙蓉的美妙景致。苍松翠柏足以使它的山岭呈现出一派清秀,墨绿色的山间雾气笼罩了整座山峰;远处的梧桐迎着朝阳,蕴含了无限的生机,更衬托出天空中霭霭云烟的浓重。百里之外的道路河流奔来眼底,和脚下冲天而起的萌山联成一体;山下万家炊烟,袅袅升入云空,与绵延起伏的城墙相接,弥漫了整个山城。我自到嘉祥上任以来,就频繁而急切地想念着京城,为国家尽职、为皇上分忧的信念,一时一刻都不敢忘怀;我站在朝阳之下,向着京城的方向凝目远望,我一定要恪尽臣子之责,担负起为一方官员的重任。
咏萌山诗译注与赏析(之二)
萌顶朝晖
清·宋鸾举天霁僧闲寺半开①,鳌睛射眼日升才②。远从渤海波中出,飞到萌山顶上来③。半壁苍烟低涧壑④,一城晓色侵楼台⑤。峰阴旧有梅花岭⑥,好趁晴曛踏草来⑦。【赏析】《萌顶朝晖》 描写了萌山清晨的静谧和萌顶朝晖的美丽景致。诗人的视野随着登山路线,由位于萌山南麓的大云禅院(今嘉祥县一中院内,校依大云禅院所建)开始,到登上萌山主峰观看日出,再到俯视半山腰的云雾,以及云雾下面低远处的山涧和沟壑。然后,诗人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转向萌山脚下的嘉祥古城和城内的楼台人家。最后,诗人记起了萌山主峰之阴的“梅花岭”,于是趁着和熙的阳光“踏草”前去探访。至此,结束了诗人游览萌山的行程。以现在的登山经验,用时不会超过四十分钟,算得上是一次惬意游。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通过眼前的景象“萌山日出”,点出了萌山著名人文景观真武庙,喻日为“鳌”,恰与萌山主峰真武庙东壁所刻谭真君所书“龟蛇”二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诗人犹借下山之际,向人们介绍了萌山著名自然景观“梅花岭”。该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描写传神,思路清晰,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作者简介】
据清光绪《嘉祥县志·人物志》载:“宋鸾举,字云阁。本县人。清咸丰乙卯(1855年)科举人。器宇轩爽,才华超异,读书以实行自励。方期其扶摇益上,而遽赴玉楼之召,惜哉!”古人称文人早死为玉楼赴召。
【注释】
①霁jì,雨后天晴。僧闲寺半开,指清晨寺院的寂静,静谧。
②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这里指太阳。
③飞到萌山顶上来:原意是指初升的阳光照耀到萌山顶上来。同时又暗合萌顶真武庙谭真君所书“龟蛇”两个飘逸的草书大字。因此萌山又以“龟萌”联称。
④苍烟,青烟。涧壑:涧,山间的水沟;壑,深沟。
⑤晓色,拂晓的天色。侵,这里当渐渐接近讲。
⑥“梅花岭”,字在萌顶阴吕祖阁后面的石壁上,天然生成,为萌山著名奇观,后因天气干旱字迹逐渐消失。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县长佟锦标于原处题刻“梅花岭”楷书大字以作纪念。此处山势高危,岩壁舒展,视野空旷,树林荫翳,泉水湮湮生于石上,石壁为之润湿,奇石、幽洞、深壑,令人目不暇接。
⑦曛,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指早晨和熙的阳光。
【翻译】
雨过天晴的清晨,寺门半开,整座寺院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朝阳就像古代传说中东海里的巨龟刚刚睁开了双眼,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它从遥远东方渤海的汹涌波涛中腾空而起,飞到了萌山顶上来,霞光洒满了萌山的每个角落。山腰间翻滚的云雾,使萌山的山涧、沟壑显得更加幽远,深不可测。满城的阳光,渐渐照亮了所有的楼台、亭阁。萌山主峰北面巨大的石壁上,有天然生成的“梅花岭”三个大字,乃灵气之所钟,造化之奇观,我最好还是趁着清晨和熙的阳光,一路之上踏着石壁间溽湿的青草前去观看。
清·宋鸾举天霁僧闲寺半开①,鳌睛射眼日升才②。远从渤海波中出,飞到萌山顶上来③。半壁苍烟低涧壑④,一城晓色侵楼台⑤。峰阴旧有梅花岭⑥,好趁晴曛踏草来⑦。【赏析】《萌顶朝晖》 描写了萌山清晨的静谧和萌顶朝晖的美丽景致。诗人的视野随着登山路线,由位于萌山南麓的大云禅院(今嘉祥县一中院内,校依大云禅院所建)开始,到登上萌山主峰观看日出,再到俯视半山腰的云雾,以及云雾下面低远处的山涧和沟壑。然后,诗人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转向萌山脚下的嘉祥古城和城内的楼台人家。最后,诗人记起了萌山主峰之阴的“梅花岭”,于是趁着和熙的阳光“踏草”前去探访。至此,结束了诗人游览萌山的行程。以现在的登山经验,用时不会超过四十分钟,算得上是一次惬意游。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通过眼前的景象“萌山日出”,点出了萌山著名人文景观真武庙,喻日为“鳌”,恰与萌山主峰真武庙东壁所刻谭真君所书“龟蛇”二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诗人犹借下山之际,向人们介绍了萌山著名自然景观“梅花岭”。该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描写传神,思路清晰,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作者简介】
据清光绪《嘉祥县志·人物志》载:“宋鸾举,字云阁。本县人。清咸丰乙卯(1855年)科举人。器宇轩爽,才华超异,读书以实行自励。方期其扶摇益上,而遽赴玉楼之召,惜哉!”古人称文人早死为玉楼赴召。
【注释】
①霁jì,雨后天晴。僧闲寺半开,指清晨寺院的寂静,静谧。
②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这里指太阳。
③飞到萌山顶上来:原意是指初升的阳光照耀到萌山顶上来。同时又暗合萌顶真武庙谭真君所书“龟蛇”两个飘逸的草书大字。因此萌山又以“龟萌”联称。
④苍烟,青烟。涧壑:涧,山间的水沟;壑,深沟。
⑤晓色,拂晓的天色。侵,这里当渐渐接近讲。
⑥“梅花岭”,字在萌顶阴吕祖阁后面的石壁上,天然生成,为萌山著名奇观,后因天气干旱字迹逐渐消失。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县长佟锦标于原处题刻“梅花岭”楷书大字以作纪念。此处山势高危,岩壁舒展,视野空旷,树林荫翳,泉水湮湮生于石上,石壁为之润湿,奇石、幽洞、深壑,令人目不暇接。
⑦曛,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指早晨和熙的阳光。
【翻译】
雨过天晴的清晨,寺门半开,整座寺院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朝阳就像古代传说中东海里的巨龟刚刚睁开了双眼,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它从遥远东方渤海的汹涌波涛中腾空而起,飞到了萌山顶上来,霞光洒满了萌山的每个角落。山腰间翻滚的云雾,使萌山的山涧、沟壑显得更加幽远,深不可测。满城的阳光,渐渐照亮了所有的楼台、亭阁。萌山主峰北面巨大的石壁上,有天然生成的“梅花岭”三个大字,乃灵气之所钟,造化之奇观,我最好还是趁着清晨和熙的阳光,一路之上踏着石壁间溽湿的青草前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