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考索》一书,近日由国务院宣传办公室所属的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石鼓文考索》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深篆书家王永明先生和书学硕士王哲女士撰写完成。著名古文字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高明先生作序,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先生题写书名。
石鼓自唐代被收藏已经一千多年了。唐以降,围绕着石鼓的诸多谜团,特别其创制年代,许多著名学者都曾进行过深度求证,但仍各执一词。
本书作者历时十多年“朝乾夕惕探究典籍五百卷,朝经暮帖结集心得十万言”,对石鼓及其诗文探赜洞微,认定为战国秦惠文王时期制作。这个结论被高明先生首肯。高先生在为该书作的序中认为:王氏的研究“言之有据,翔实可信”“他们提出的证据更加实际,论证也极其明确可信,令我佩服”。《石鼓文考索》 还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1﹚对石鼓的流散、迁徙,鼓文拓本的流传等进行了周详考证。﹙2﹚全面意译了古奥艰涩的石鼓诗文,并阐释了它的文学特点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3﹚对残泐脱漏的石鼓文架构,逐字逐画进行了考辨、鉴别,摹写了其中478字,并全面阐述了石鼓书法的艺术特色、临习方法及对中国书法史的贡献。﹙4﹚依据《汉语大字典》注释石鼓文生僻字、疑难字、异体字163个。论述了石鼓文字的继承性、渐变性、复杂性三大特征,及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5﹚遴选历代书家石鼓书法作品二十七帧,不仅展示了书界的“石鼓情结”,同时也评估了他们临习石鼓书法的得失。﹙6﹚采撷石鼓文字,分修身励志篇、哲理感悟篇、艺术赏评篇、历史掌故篇、写景抒怀篇,撰写了联语三十帧。
西方艺术的杰出代表是建筑和雕刻,东方艺术的精髓是书法。在古代,真正体现西方建筑与雕刻成就的,是建造于公元前5—4世纪的帕提侬神殿。而几乎在相同的历史年代里出现的石鼓文,是中国书法的扛鼎之作,大篆书法的代表作。而今,帕提侬神殿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史上的建筑典范。相比之下,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坐享“国之瑰宝”殊荣的十只石鼓,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则远逊于帕提侬神殿。《石鼓文考索》一书,首次从文学、史学、古文字学、书法学、工艺美术学等多学科入手,对石鼓文进行了全面、系统而又缜密的探析,澄清了石鼓研究领域的诸多误区,充分展现了其与帕提侬神殿相媲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石鼓文考索》文论与书艺并举,文字与图版并茂,融学术与书法艺术于一体。它的出版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传播东方文明,定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石鼓自唐代被收藏已经一千多年了。唐以降,围绕着石鼓的诸多谜团,特别其创制年代,许多著名学者都曾进行过深度求证,但仍各执一词。
本书作者历时十多年“朝乾夕惕探究典籍五百卷,朝经暮帖结集心得十万言”,对石鼓及其诗文探赜洞微,认定为战国秦惠文王时期制作。这个结论被高明先生首肯。高先生在为该书作的序中认为:王氏的研究“言之有据,翔实可信”“他们提出的证据更加实际,论证也极其明确可信,令我佩服”。《石鼓文考索》 还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1﹚对石鼓的流散、迁徙,鼓文拓本的流传等进行了周详考证。﹙2﹚全面意译了古奥艰涩的石鼓诗文,并阐释了它的文学特点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3﹚对残泐脱漏的石鼓文架构,逐字逐画进行了考辨、鉴别,摹写了其中478字,并全面阐述了石鼓书法的艺术特色、临习方法及对中国书法史的贡献。﹙4﹚依据《汉语大字典》注释石鼓文生僻字、疑难字、异体字163个。论述了石鼓文字的继承性、渐变性、复杂性三大特征,及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5﹚遴选历代书家石鼓书法作品二十七帧,不仅展示了书界的“石鼓情结”,同时也评估了他们临习石鼓书法的得失。﹙6﹚采撷石鼓文字,分修身励志篇、哲理感悟篇、艺术赏评篇、历史掌故篇、写景抒怀篇,撰写了联语三十帧。
西方艺术的杰出代表是建筑和雕刻,东方艺术的精髓是书法。在古代,真正体现西方建筑与雕刻成就的,是建造于公元前5—4世纪的帕提侬神殿。而几乎在相同的历史年代里出现的石鼓文,是中国书法的扛鼎之作,大篆书法的代表作。而今,帕提侬神殿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史上的建筑典范。相比之下,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坐享“国之瑰宝”殊荣的十只石鼓,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则远逊于帕提侬神殿。《石鼓文考索》一书,首次从文学、史学、古文字学、书法学、工艺美术学等多学科入手,对石鼓文进行了全面、系统而又缜密的探析,澄清了石鼓研究领域的诸多误区,充分展现了其与帕提侬神殿相媲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石鼓文考索》文论与书艺并举,文字与图版并茂,融学术与书法艺术于一体。它的出版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传播东方文明,定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石鼓文考索》 王永明 王哲 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