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11月26日,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浒画家姜士奎历时两年精心创作的“水浒108将”人物业已完成,画作中包含了《水浒传》中共109位英雄好汉,除了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之外,还有托塔天王晁盖。作品突出水浒人物的豪放气和山野气,别开生面,受到广大读者的公认和好评。
在姜士奎家中,笔者见到了他创作的“水浒108将”人物,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十分传神,人物表情、动作均十分契合作品中描写的人物性格,使用的兵器符合作品描写及时代特征,特点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与当今流行画风形成了很大反差。他重点挖掘水浒人物的豪放豁达之美,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审美享受,让人升起与古人对话之感。他采用工笔骨架,写意画法,将水浒中的人物进行了细心刻画。人物造型采取夸张手法,因意写像,扣合人物的出身、地位、性格等不同特点,求取似与不似之间,对线条的组合删繁就简,追求单纯朴拙,表现出“梁山好汉”的旷达、强悍、豪放的性格,体现了东方艺术崇尚阳刚之气的美感。
小时候,他看舅舅吕玉爱民间戏曲人物,影响颇深。从小就非常喜爱书画,3岁会画画,6岁会临帖。后在曲阜师范大学跟随杨象宪、陈我鸿和杨硕等老师学习绘画。93年,在北京画院跟王明明、石齐等老师学习。他喜欢临摹《王羲之十七帖》,学习《三希堂画谱》、《芥子园画谱》,重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梁山人画水浒人物,是姜士奎从小到一个心愿。他告诉笔者,从小他就非常喜欢看《水浒传》,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把《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展现到自己画作中。绘画作品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被水浒人物的命运所感动。他和许多书画家一样,喜欢观看书画展,看得多了,下笔自然不惑,心中也就无挂碍。他在绘画中加强了点、线和构成等一些现代理念,丰富了画面,有新意。为了创作这组水浒人物,他把水浒传又反复看了六遍,仔细琢磨每个水浒人物的性格和气质,经常通宵达旦的作画。有时候在睡梦中都在构思如何画才能让水浒人物更加传神。不辞劳苦,他用两年时间终于完成了109幅水浒人物。他在水浒人物画中,赋予人物独特的性格,彰显工笔画中的写意性,国画味中增加工艺性绘画手法。凭着对水浒人物的崇敬,对家乡的热爱,他让水浒人物“人各一面”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姜士奎1969年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画师,梁山县美术家协会主席,梁山画院院长。曾获当代水墨肖像技法一等奖,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青年画家优秀奖,山东省仲裁委书画大赛二等奖等。作品被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美术馆或收藏家收藏。他在绘画之余,特别喜欢收藏和鉴赏名家书画,在鲁西南甚至山东省都小有名气。
他认为,当代收藏有种怪圈,他们收藏的目的和古人不同,古人收藏字画是学习借鉴前人的精华和营养,并无盈利之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品成为商品本无可厚非。但过于功利就失去收藏本来的意义,收藏的目的是为了鉴赏传承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可当下有些人买了字画以后,就等着它升值了,以致经营了多年字画还是欣赏不了更辨别不了真伪。有一次,一位画友拿来他收藏的古字画。他没打开我便告诉他画是假的。他很惊奇说: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当年有誉“徐半尺”。是因为他看字画经常打开一半便知真伪。可你画没打开你就知道真假,难道你有火眼真睛不成?我卖个关子笑而不答,后来被他缠得久了说了出来:你把画拿来后我首先看到的是他的裱工,古字画的裱工因年代久远,一定有些陈旧和返铅,有时代的沧桑感也就是俗称的包浆。可你这幅画初看象老裱工,但经不起细观,细看就有做旧的痕迹。一幅名家真迹绝对不可能把裱工做成仿古的,那样就把古字画给毁掉了,他听后大悟。
十几年来,姜士奎鉴别字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看纸张裱工是否符合书画家所处的时代,印章印色的吃纸现象,墨色和颜色与纸的溶合程度,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书画家本人的水平高低功底是否深厚,这是鉴别和鉴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等等。他利用职业之便,近几年在家乡梁山县办了4次名家收藏展,让家乡人提升对艺术品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书法,国画高度和深度,他和同行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