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我第一次踏上这样一座优雅、古朴、厚重的历史小城。仿佛轻轻触摸到她娇小的面庞,虽几经风雨洗礼,仍面色荣润,朦胧中透着神秘。这座美丽的东方圣城,岁月雕刻着她玲珑的身段,方圆数里,正迈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我想怀着虔诚的心,朝拜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和他的“仁、义、礼、智”思想。这是我多年的夙愿。今天,我来圆梦啦!
向我们发出邀请的不是古城的主人,不是这里的文学同行,而是千里之外的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北塔先生,要参加的活动是著名诗人、剧作家、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黄亚洲先生的新书《我在孔子故里歌唱》发布会。这多少让我感到意外,在我们冒雨踏上前往的路上,诗人黄旭升先生给我们解惑。亚洲先生不仅是位诗人,还是一位儒学家,身兼浙江省儒学会的顾问,对孔子有相当的了解,受邀为圣人的故里写了一本诗集。北塔先生又受亚洲先生所托做了英文翻译,出了一本中英双语诗集。这实在是一次盛会。我们透过密实的雨帘,将眼光投向曲阜,渴望尽快踏上这块圣地,见到仰慕已久的文学大家及新作。
踏进古城已是下午三点多,雨还在不停地下,势头愈来愈大,几番周折才找到下榻的酒店。这是一条两车道的街,两边房屋古色古香。据说曲阜老城区的楼房一律不能高过大成殿,以示对先圣的虔敬。楼层普遍不高,略显清静淡雅。简单洗刷后,我跟驾车同来的潍坊学院陈志章教授决定,先睹为快,冒雨探访古城。我们走进旁边一条小巷,两边是一些古式的门面房跟青砖顶白面墙,走到尽头,一座门楼矗立,转身望去,题有“陋巷”两个大字。原来这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固执地克己复礼以成仁,啃馒头喝凉水,孤灯巨牍熬白了头的地方。我们对这个发现惊诧不已,曲阜不愧是一座历史名城,处处有名胜古迹。再向左一走,就是颜庙了。我们决定进里参观一番,拜谒这位英年早逝的先贤。可执勤的保安大哥告诉我们,五点半啦,已经下班。我们失望地与颜庙告别,折回酒店。
晚饭时,我们见到了主办方曲阜孔子艺术家协会会长、孔子七十二代孙女孔雪女士。她身着古式裙装,生得林黛玉式的倾城容貌(只是略显憔悴,无其病态),说话娓娓道来,声如银铃,悦耳动听。她告诉我们,窗子那边就是孔府。我们隔窗望去,高高的院墙里面,一些古代宫殿露出墙来。光这规模轮廓,就知道这个中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府第该有多么宏大威严。我们决定等会议一结束,就去“三孔”拜访。
亚洲老师和北塔老师到达酒店时,已是晚上七点多。我们见到了看面相也就四五十岁年纪的亚洲老师(他其实66岁),他热情地与我们握手交谈,平易近人,仿佛是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丝毫看不出,这就是几乎囊括了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所有中国文学大奖的文学大家。他听说我们是从潍坊驱车300多公里,专程前来参加他的新书研讨会时,十分高兴,一再致谢。旭升先生和北塔老师相熟,他一一把我跟志章教授介绍给北塔老师。我们被两位老师的谦虚和热情所感染,文人相聚,席间几乎都在谈论文学艺术和文化传承的话题。身处孔府街坊,喝着孔府家酒,品出的是厚重的历史和浓浓的儒家文化,是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一部长卷,是现代文人跨越千年朗诵的又一部“论语”。
发布会是次日上午九点半开始的。会场设在孔子研究院会议厅,孔子儒学研究院院长、孔子七十五代孙孔祥金先生告诉我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时就是在这个会议厅里开的座谈会。我们倍感荣幸。会议开始,济宁市和曲阜市的领导、专家纷纷发言,对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和感谢,说这本中英双语现代诗集的出版,填补了一项用现代诗讴歌孔子和曲阜的空白。亚洲老师讲述了诗集的由来。说,正在他参与创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紧张过程中,曲阜有关组织找到他,想请他写一部有关孔子及曲阜的诗集,他实在抽不出时间,但一想到曲阜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他还是毅然答应了下来。此后,他几次利用工作的空隙,踏上这座圣城,开始对这片土地的诗意挥洒,用一只会唱歌的笔,吟唱出一首首有关孔圣人和儒家思想的壮丽诗篇。
北塔老师的诗人身份,对翻译诗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翻译诗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似乎只有“鬼神”才能做到,因为有些诗连诗人自己都很难驾驭。可北塔老师多年来一直在从事世界诗人大会的组织工作,他翻译了大量的中外诗篇,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诗人,也让中国认识了世界诗人。亚洲老师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推荐了他来翻译。这两个大家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从策划到出版,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近二百首诗歌,就这样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捧到众人面前。这本分量极重的诗集的面世,想必是亚洲老师和北塔老师的荣幸,更是圣城的自豪吧!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到“三孔”造访的计划未能成行,因为吃完午饭就到了下午2点多,回家赶路要用4个小时。况且北塔老师听说清乾隆年间因手工业著名,苏州、潍坊素有“南苏州北潍县”之并称,他是苏州人,欣然答应调整行程随我们来潍坊小住。我们虽感稍有遗憾,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归途上,我们仿佛听到了古代圣人和现代诗人在一起,共同吟诵的一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诗歌!
黄亚洲诗集《我在孔子故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