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里的蒹葭,就是芦苇。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入冬,在一望无垠的微山湖芦苇荡中,有一位女子,划着小船,耐心的在芦苇荡中挑选着合适的芦苇,轻轻地把它们折在船中,然后又把船慢慢地往前划,看她背影和姿态,宛如少女,可走近看她的双手,沧桑、粗糙,她已不在年轻,她就是年近50的民间艺术大师———芦苇画的制作人叶旭。
在微山湖地区,芦苇是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在这里,芦苇全身是宝,只要你能想到的家什,芦苇都可以出现。编制芦苇席、芦苇枕头、入药、食用等,现如今,在叶旭手里,又把这在微山湖上随处可见的芦苇当做了原材料,成了她发挥艺术灵感的最佳载体,用这微山湖一丛丛的芦苇,制作成画,把微山湖湖光美色的风景,远销到全国各地。
叶旭幼年丧父,兄弟姐妹众多,她排名老小,家务活很少沾手。直到结婚后,她的“心灵手巧”才逐渐显露出来。只要看到外面有好看的小衣服,她回到家里,拿起剪子和布就能裁出样来,几天过后,儿子就能穿上和外面卖的一模一样的衣服。儿子上幼儿园之后,幼儿园的老师往往布置很多手工课要家长和孩子一块做。她搜集了家里一切可利用的废纸壳、瓶子、麦粒等和儿子一块完成功课,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芦苇。她们母子俩的手工作业往往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是她第一次把芦苇用到所谓的画作中。
儿子一天天长大,因为爱好旅游,她经常带儿子出去旅游,也经常从旅游各地带工艺品回家。望着买来的满屋子的带有各地鲜明特点的工艺品,叶旭常常问自己,微山湖全国都有名,为啥俺微山湖就没有鲜明特点的手工艺品?她用过粮食作画,也用过布作画,可始终没有达到她自己的要求,看见这个画就知道是微山的特色呢。最后,她决定用满湖的芦苇作画。说干就干,在家人和亲戚邻居的反对声中,叶旭辞了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一心一意在家研究起来芦苇画,怎样把这圆圆的中空的芦苇弄成纸片,弄成细线、又能小到可看到鸭子的根根羽毛,她用擀面杖、啤酒瓶、压面机压,用煤气火、电熨斗烫,整整三个月为了研制芦苇画的工艺,叶旭都没有下过楼。她又让丈夫辞了工作和她一块干,这样一干就到现在。随后,他们夫妻办了工厂,收了徒弟,专心制作芦苇画。
叶旭幼年丧父,兄弟姐妹众多,她排名老小,家务活很少沾手。直到结婚后,她的“心灵手巧”才逐渐显露出来。只要看到外面有好看的小衣服,她回到家里,拿起剪子和布就能裁出样来,几天过后,儿子就能穿上和外面卖的一模一样的衣服。儿子上幼儿园之后,幼儿园的老师往往布置很多手工课要家长和孩子一块做。她搜集了家里一切可利用的废纸壳、瓶子、麦粒等和儿子一块完成功课,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芦苇。她们母子俩的手工作业往往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是她第一次把芦苇用到所谓的画作中。
儿子一天天长大,因为爱好旅游,她经常带儿子出去旅游,也经常从旅游各地带工艺品回家。望着买来的满屋子的带有各地鲜明特点的工艺品,叶旭常常问自己,微山湖全国都有名,为啥俺微山湖就没有鲜明特点的手工艺品?她用过粮食作画,也用过布作画,可始终没有达到她自己的要求,看见这个画就知道是微山的特色呢。最后,她决定用满湖的芦苇作画。说干就干,在家人和亲戚邻居的反对声中,叶旭辞了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一心一意在家研究起来芦苇画,怎样把这圆圆的中空的芦苇弄成纸片,弄成细线、又能小到可看到鸭子的根根羽毛,她用擀面杖、啤酒瓶、压面机压,用煤气火、电熨斗烫,整整三个月为了研制芦苇画的工艺,叶旭都没有下过楼。她又让丈夫辞了工作和她一块干,这样一干就到现在。随后,他们夫妻办了工厂,收了徒弟,专心制作芦苇画。
微山湖芦苇画的制作,要经过选用微山湖里的芦苇为原料,叶、杆、花穗都是原材料,在保持原有的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经过去芯、劈丝、镂刻、炭化、粘贴等十几道工序和艺术加工而成,具有用不褪色、百年不变形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