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的这件清末粉彩“孟母三迁”诗画罐,高29厘米,正面图案是在高耸的院墙外,小路崎岖,山石嶙峋、鲜花怒放,绿树葱郁,风景如画。身穿淡雅服装的孟母在前头带路,她家的老仆在后面背着年幼的孟子,主仆三人奔走在择邻的路上。其背面用飘逸的草书写着一首七言诗:“堪羡当年孟母贤,择邻不怕费三迁,安排老仆将儿负,不达居仁不歇肩。”道尽了天下父母对儿女的无私之爱。
看到这件粉彩“孟母三迁”诗画罐,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吟咏起《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三岁丧父,孟母教子甚严。小时候的孟子善于模仿。他家附近就是坟地,小孟轲经常逃学和伙伴们一起学送葬的样子。孟母看到孩子的顽劣,就迁往城西的后庙。这地方离集市太近,孟轲就溜出去学着杀猪、宰羊,萌生了做生意的念头。孟母害怕影响孩子的学业,于是,又开始搬家,迁至今邹城南关,就是现在的孟庙。定居后,这里离私塾很近,小孟轲经常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开始学得很认真,但好景不长,他又开始逃课,和伙伴们玩耍。孟母十分生气,挥刀断机,并且三断机杼,大声说道:断学如断机。小孟轲幡然醒悟,开始勤奋学习,在优良的环境中自发地接受教育,成就了千秋伟业,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母教子成才,使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古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后人把她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母”,而且位居“贤母”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