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里都有着活泼、强劲的清泉,关键在于怎样去发现与开掘。发现得早,开掘得深,清泉就会由弱小变得壮阔,以至蔚为大观,成为滋养大地的江河湖泊。这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家庭与学校的责任,也是我们社会的共同责任。因为青少年不仅系着我们共同的爱,更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在孔孟之乡举办“济宁市首届‘金宇杯’青少年作文大赛”,就是这样的一种发现与开掘的善举。收在这本书中的三百多篇获奖作文,就是从两万多篇应征作文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
他们将济宁市作为征文的首选,是有着充分理由的。就是在这块土地上,生长出了孔子与《论语》、孟子与《孟子》——中华民族精神与思想、文化与文学的源头。即使在当代,虽经两千多年繁复的沧桑与灾难,这块曾经巨人辈出的地方,仍有孔孚,乔羽,食指等一批文学大家,薪火相传,令这种蜿蜒的文脉,不屈不挠地前行。而这本书中所收录的萌着嫩芽与朝晖的文章,不也更令这种文脉,有了奔腾不息与汪洋恣肆的希望了吗?
从“‘五四’运动”开始,便开启了人的解放的道路,鲁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的呐喊,也便成了开创新时代的第一声雷鸣。时光走过了近一个世纪,说到人的解放,我们依然是任重道远。还有“因袭”与新造的重担在迫压着孩子们的肩膀,还有社会的各种污染在威胁着孩子们的心灵,我们还应当记住鲁迅的话,“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青少年心上的那股清泉,还可以成为洗涤我们成年人灵魂的圣洁之水,因为这毕竟是生命的原初之水,充盈着光明的亮色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与想像力。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应当俯下身子,真诚地向孩子们学习。翻捡这一篇篇文章,几乎每篇都有着新意,读来真是让人欣喜莫名。比如一个名叫王一蛟的三年级学生写出的《野鸭搬家》,就是一篇有声有色又有丰满形象的童话。当洸府河的污染令野鸭们无法生存、鸭妈妈领着儿女们紧急搬家去微山湖的时候,小鸭子的哭诉让人心痛:“不,妈妈,这里还有我的好朋友呢!那些不会游的水草妹妹、河螺弟弟们怎么办,还有刚出生的小鱼小虾!”而当洸府河由污转清野鸭们重新搬回来的时候,它们的欢乐又是那样的激动人心:“小野鸭们开心极了,他们‘嘎嘎嘎’地欢叫着,一会儿钻进水里,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又拍拍翅膀飞了起来,好像在给大家表演呢!”孩子们童稚的心就是一面明镜,我们既要殷勤拂拭,还要常常用来照照自己。
最后,我还要专门对于这次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征文活动及征文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表示我的敬意。
2011-6-16写于山东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