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年前开始接触网络,从用鼠标学起,直到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济宁劲草”,目前点击量已达4万余次;他酷爱文学,闲暇时间喜欢将人生感悟和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不到4年时间,他出版了两本文集;他为了宣传北湖,开始尝试写歌词,一首《北湖好风光》在北湖岸边被传唱开来。他,就是闲不住的“网络老头”李允祥。在采访中,李允祥对记者说:“我没想过要出名,就是为了发挥我的一点余热,我希望借助网络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文字了解我的家乡,这才是我追求的快乐生活。”
李允祥展示他的两本文集。
博客 发出自己的声音
3日上午,李允祥和老伴正坐在家中的沙发上嗑瓜子、聊天,屋里的暖气很足,书房里的电脑里循环播放着由他作词的歌曲《北湖好风光》,悠扬的歌声在屋内飘荡。当记者来到老李家中时,他赶忙拿出瓜子、葡萄干等小吃摆到茶几上,我们之间的谈话就是在这样浓浓的家庭氛围下开始了。
谈起老李的博客,老李自然有一肚子话要向记者说,“你去百度一搜‘济宁劲草’,我写的一些东西哗哗地就出来了,很多资料都保存了下来,也有很多人看到,我觉得很有动力。”说起网络,老李已经有6年多的网龄了,在2003年,北京的一个表弟来济宁探亲,他对李允祥说,现在都流行上网了,你也买台电脑吧。当时老李一听,自己“吓得要命,连鼠标都不知道是什么,哪敢想着学电脑啊。”
在女儿的动员之下,李允祥终于买来了电脑,女儿成了他的网络启蒙老师,从浏览网页到打字,从登陆论坛到发表言论,没多久,李允祥便尝到了遨游网络的乐趣。他在一个当地的论坛里起了一个“济宁劲草” 的网名,“我们是普通的老百姓,但是我们也应该像风中的劲草一样,活出精彩来,所以起了个‘济宁劲草’。”老李有两个帖子曾经格外火,一个是“济宁随拍”,一个是“我爱我家济宁”,他把一些所见所闻,生活趣事等故事通过文字和照片的形式放到网上,很多网友纷纷跟帖,点击量已突破4万次。“网上有互动,感觉交流起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格外开心。”老李告诉记者。
说起怎么会想到开博客,老李埋怨起论坛来,“一些论坛说关就关了,以前发的很多资料一下子全没了,我这才想起来注册一个固定的博客,这样起码我的一些文字和图片都能随时找到。”于是,老李就在新浪注册了一个名为济宁劲草的个人博客。博客注册之后,老李每天下班回家后,总要随时更新一下博客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说着,老李便打开了他的博客给记者看,“我的博客的主题就是倡导敬老、视恶如仇、传唱家乡、诚交朋友,你看,这是我最近写的诗歌《大事小事》,这些博友来自全国各地……”说起他的博客来,老李真是怎么也收不住。
“通过博客能教育世人,能交到朋友,能让人看完后有些收获,我想这就挺好。”在他的一篇博文《八十岁妈妈用手机的故事》后面,一位网友这样说道,以前不懂事,总是和父母对着干,但是看到老李这篇博文后很受感动,他决定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在老李的博客里,点击量最大的莫过于“济宁家乡美”小专题了,他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济宁的城市面貌变迁,让外地的济宁人看了也是感到格外亲切。如今,老李又爱上了自行车骑行运动,他经常和车友结伴外出,回来把一些照片和感想发在博客里,与众多车友分享骑行的快乐。
歌词 盛赞济宁好风光
一首高亢的《 信天游》,让我们感受到了陕北高原的粗犷;优美婉转的《鼓浪屿》,让我们陶醉于厦门的碧海蓝天。闻其声便如身临其境,一首歌曲代表着一个地域的特色,老李突然有了这么一种想法:创作一首盛赞家乡的歌曲,让济宁也有一张新名片。
焦点放在哪呢?老李日思夜想,他想起了北湖。随后,他便写出了一首名为《北湖之歌》的歌词。歌词在网上发布之后,很多网友纷纷提出建议,希望老李能够将更多的笔墨去描写北湖的秀美风光,在素衣纤尘等十余位网友的共同斟酌下,一首饱含韵味名为《北湖好风光》的歌词重新出炉了:北湖美/美在好风光/风软游人醉/荷送阵阵香/碧波荡漾连天色/翠湖环岛百鸟唱……
歌词传开后,在网上,玉石山岗这样跟帖:“歌词写得好,把北湖的内涵与外延都写出来了”;匿名南方人这样醒悟道:“还不知道济宁这么美,有机会一定去北湖看看”。接下来,2007年底,《北湖好风光》歌词交给了任城区文化馆的馆长张鲁雅手中,张鲁雅经过反复推敲后,终于在今年的1月将作品完成。后来经介绍,刚刚转业来到地方的军旅歌手张真对这首歌曲十分感兴趣。经试唱,张真那香甜的嗓音立刻征服了李允祥和张鲁雅。几人一拍即合,几天后,老李去省城找到济南军区前卫锡钢音乐工作室领导,很快由张真演唱的原声带《北湖好风光》CD光碟可以播放了,2008年的2月,李允祥将这首歌刻成了碟,放在了博客里,在街头的小店里播放,这首《北湖好风光》开始在市民中传开……
文集 写作是我的快乐生活
让老李引以为豪的,还有他出版的两本文集:《劲草夜话》和《劲草晨声》。“我喜欢写东西,也特别‘高产’,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整理两年内写的东西,竟然有20万字了,在领导和家人的支持下,我才有了第一本文集《劲草夜话》。”李允祥告诉记者。
这两本书中的文章全部出自老李之手,大都是他下班晚上回到家之后写出来的,题材十分广泛,有老李在军营中的生活片段,其中不乏一些让人感动、耐人寻味的军旅故事,也有在单位里的一些感悟,以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虽然作品略显粗糙,但是却透着朴实,透着真诚。诸如《后悔我不是个渔民》 ,《驻防海岛的日子》等,时时打动读者的心。从《女儿的生日宴》到《庆祝妈妈八十寿辰》,从《忆父亲》到《母亲节这天》,作者用深情的语言写下真实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在读文章的同时,品味人间真情。
“我写东西也许缺乏一些创作技巧,也许写出来并不华美,但是我的文章绝对是在说自己的话,说的是大实话。”老李翻开这两本文集,讲起了书中的故事。“在我的生命里,那段当兵的经历是最难忘的,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军营里却也有着不少让人感动的故事。”老李对记者说,记得有一次,一家报社搞了个征集老照片的活动,他便翻开了自己的老相册,当看到身着军装、和战友在一起的那些颜色泛黄的老照片时,当时军旅时代的一幕幕景象又重新浮现在眼前。
当即,老李便写下了一篇《在海风刮起的日子里》,里面讲到一名在海岛执勤的新战士,因为天气原因不能与来探亲的家人相见,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哭了,但是为了不影响其他战友,他咬住自己的胳膊,直至咬出了血也没有哭出声音。这篇饱含真情的文章没多久就发表了,这也给了老李写作的动力,4年时间,他已经写了40余万字的作品了。谈起写作的动力,老李这样说道:“我想要宣扬中华敬老传统,想要讴歌运河情韵、传唱济宁美景,每个人都有各自生活的方式,也许我写的不是很好,但我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才是属于我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