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也一直关注着香港著名实业家、染料大王汤恩佳先生捐赠孔子铜像的举措。今日获悉他又在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捐赠一座高3.3米、重达2吨的孔子铜像。迄今为止,他在全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只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所捐赠的孔子铜像已经有三百多座,总价值一亿多人民币。(10月28日《桂林晚报》)
我想不管是哪个城市,只要有华人的地方,甚至有些外国地区,都会欢迎孔子的“入住”。喜悦之余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该如何看待一个老实业家的这一举措?如何对待孔子的到来?有的慈善家捐资助学、兴建医院、扶危济困;有的捐给受灾急用的人们;有的成立慈善基金会,让一时的善举变成源源不断的温泉。为什么这位身价十亿的实业家穿补过洞的袜子,吃饭后舍不得一包没用完的餐巾纸,却偏好捐赠孔子铜像?且耗资甚巨、仍不遗余力?我们在惊叹于铜像的艺术塑造魅力时,是否想过捐献者的用心呢?为什么他捐赠的孔子铜像偏好“入住”各大学、各学院?而不像其他名人头像一样,矗立在人来人往的城市中心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之兴衰视人才,人才之消长视教育。在孔子以前,教育是贵族的专利。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这就是说,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他是开中华几千年私塾教育的先驱者,弟子三千、桃李满园。他是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程的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他所倡导的孝悌仁爱,倡导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许许多多中国人心中价值体系的核心所在,且世代传承、绵延不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唯一个从未中断而且至今仍更鼓不息的名族。若要追根溯源,必然会探究到儒家、追溯到孔子。
古有宋代开国宰相的“平生不好读书,读书只读《论语》。”真实的故事是当时有很多人笑话他不爱好读书,他说了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从此他的名字就跟论语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今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建孔子学院,表示他们对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崇敬,对儒家文化的悉心观察与思考。
二十年前,汤恩佳先生就从生意场中退了下来,专心从事孔子思想的研究工作,并在全世界推广孔子的儒家思想。如今,传统儒学越来越被世界华人认可,让他觉得十分欣慰。他说选择大学宣传孔子和儒学就是想让更多的大学生明白这里面的深远意义,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扬尽一份力。
我想,不只是大学生,不管你能不能直接瞻仰到老先生捐赠的孔子铜像,都要体会并且不辜负老先生的良苦用心才好啊!
(图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右)博士赠给北京语言大学的孔子圣像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