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古道热肠兼具侠义胸怀的人。中国历来讲:“任侠是文魄。”这“文魄”与司马迁的“多爱不忍”怀抱构成了中国人文精神的底子。这也许是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悟所得。
他是一个忙碌的行者,为了事业而不断跋涉着。即使与朋友们坐下来饮酒品茶,中心话题仍然是他的学生、他办的杂志、他的科研计划以及他的诗歌。
他就是民建曲阜总支副主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杂志执行主编桑哲博士。作为全国优秀民建会员,近日,他又被民建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立足本职工作树立民建形象
2001年12月,桑哲由省直机关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曲阜师范大学接管一份名不见经传的杂志《现代语文》。当时的《现代语文》要市场没市场,要影响没影响,用“名不见经传”来形容并非夸张,不要说外省、外地市,就是曲阜当地最有名的中学——曲阜一中的语文老师都不了解这本杂志。
桑哲开始执掌《现代语文》,既无人力、也无物力:人基本就他一个,经费基本是零。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现代语文》这份在发行史上曾经仅有上海某报刊索引机构一个订户的杂志,而今的读者、作者遍布全球,特别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着深广影响,杂志多次被国家有关新闻出版部门选定出国巡展。据中国出版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进行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现代语文》每年都有在全球阅读“TOP10”栏目上榜;根据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以下简称CEPS)的统计,2009年以来CEPS收录的大陆期刊人文学学科下载排行中,《现代语文》排名第一。
《现代语文》杂志和全国中语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纯公益性活动“孔子杯”全球青少年华文作文大赛,迄今已经进行了十四届,每届都有几万人参赛,国内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各个省区都有学生参加,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华语圈国家参赛人数之多,也是其它赛事不可比拟的。在马来西亚,“孔子杯”获奖还被马来西亚国家教育部定为大学招生降分录取和优先录取的条件之一。当问到桑哲为什么要投入人力物力办“孔子杯”活动时,他说,“我们杂志在孔子故里东方圣城曲阜办,从传统走向现代,宣传孔子是我们的义务;作为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宣传华文,也是我们的义务。”
在办好学术杂志的同时,桑哲还有自己的科研、教学任务。他是学生们喜爱的严谨、风趣、博学的“大胡子老师”,担任《中国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社会语言学》等八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有时候,一星期要完成二十几节课的教学任务,这些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近几年来,桑哲出版了多部个人论著,由商务印书馆、山东教育出版社、齐鲁书社出版发行。他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汉字识字教育的研究,多次被邀请到北京、日本、马来西亚、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交流和学习。目前桑哲完成或在研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语委规划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语委(教育厅)重点项目等。由于他出色的教学科研工作,2008年被泰山学院聘为兼职教授,2009年被曲阜师范大学遴选为专业硕士生导师。
切实服务社会彰显民建品牌
桑哲出生于鲁西南农村家庭,在谈到他在中学写作的话题时,他说:“我家里弟兄多,上学读书的多,家庭条件自然比别人差很多,1990年我开始读中学的时候,馒头还需要煎饼接济。后来听学校《中学生报》周长秋编辑说,写稿子投稿还有稿费。我最终还真的投了稿,还真的发表了,6元稿费让我尝到了写东西的甜头,于是我经常投稿,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菜票是用稿费换来的。我很感激周老师,他让我在艰苦的岁月里能吃上菜,能有工作来养家糊口。”也许正是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才让桑哲一直关心莘莘学子的学习,进而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
曲阜师范大学出现家庭极度困难和重特大病症的学生,只要桑哲得知,每次都慷慨解囊,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近几年,他向我国贵州、新疆等西部省区,向四川汶川等地灾区,向临沂老区、他老家、曲阜等地,累计捐赠现金、书刊等价值160余万元。
尼山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我国教育家孔子出生的地方,有着悠久的文化教育历史,也是闻名海内外的历史文化景点。但坐落在该地的尼山中学,由于地处山区,办学条件一直比较艰苦。在一次民建曲阜总支的教育调研活动中,桑哲看到该校的图书室几乎是尘封的,形同虚设,师生根本没有去图书室借阅的记录,经了解后得知,原来该校图书多年没有更新,一些图书还是“文革”前后的,还有一些是用学生废弃教材充数的。学生家庭条件差,生活艰难,没有能力去购买课外书,能读的书基本上只有教材了。而且,像尼山中学一样情况的农村学校还有不少。爱读书、能写书、会编书的桑哲,看到那一个个衣着破旧的学龄孩子,看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求学的不易,心里满是酸楚,却也由此生出一个初步设想和心愿。
回到单位后,他便多方筹集资金,捐出自己外出讲课的报酬和稿费,在2007年教师节前夕成功援建了第一所“思源·民建图书室”。迄今,他已曲阜、宁阳等地农村中学成功援建了11所“思源·民建图书室”,每个图书室捐助图书5000余册,价值10余万元。这些图书兼顾课堂内外,兼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兼顾经典和普及,兼顾学生和老师,每一本书都是他本人亲自选定。他说,“加强农村中学图书室建设,是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的有效措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更是我们民建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公益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努力学习,而且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建山东省主委郭爱玲出席桑哲博士捐书仪式并讲话
在坚持不懈为“思源民建图书室”努力的同时,桑哲也在更多的领域为社会服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校地联合,取得共赢:为地方培育名师,为教育孕育合格教师。师范院校要以培育合格、优秀教师为己任,要为一线在职教师提供再教育和水提升服务。每年桑哲老师有计划、有安排,结合一线语文教学实际和我们校内课堂教学情况,带他们的学生,深入中小学语文课堂,高校教师、一线名师共同听课、评课,以求对一线教学科研有促进,对师范生培养有帮助。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到自己担任学术指导的“泰安市特级教师刘胜利工作室”指导课堂、指导科研,日前,德州齐河一中又达成初步协议,拟为桑哲老师在该校设立工作室,共同培养语文名师、提升该校语文教学成绩。
高校服务地方,我们是行动派,多主题公益讲座在各地巡回进行。多年来,桑哲老师一直紧密联系基础教育,热情服务于基础教育,桑哲以“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语文素养与应试”等为主题的巡回报告,每年都有几十场公益讲座在各地的中小学校或基础教育研究机构进行。
服务传统文化教育,编订相关教材与教辅读物。曲阜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发源地,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桑哲和他的同事们立足曲阜本地资源、积极整合全国有效资源,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桑哲等一大批老师积极主编、参与编写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齐鲁书社、济南出版社、济宁市组织部等科研出版机构的各种有关传统文教育的图书,并受到读者和专家好评。目前,桑哲应邀主编的《学语文学传统文化》《读名著学传统文化》两套融入性特色传统文化学习读本的编写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桑哲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服务社会等事迹,《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统一战线》《联合日报》《大众日报》等报刊多次进行报道。2010年12月16日,在纪念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65周年大会上,桑哲被民建中央授予“民建全国优秀会员”光荣称号。
行者无疆。桑哲是一位行者,保持着“在路上”的行走状态,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诗人、学者、“行者”,他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