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今,国家一级编剧,济宁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他先后创作了《桃花扇》等30多部大型戏剧作品和400余件小戏,其作品多次获得省精品工程奖,其中新编历史剧《孔尚任》曾获第十五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 ”,他创作的新编历史故事剧《运河老店》已经公演20多场,社会反响强烈。今年6月,济宁市政府授予他“济宁市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 ”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李炳今畅谈创作过程。
载体:依托运河老店
14日上午,济宁市声远舞台,演员们正在排练《运河老店》第五场戏:河都酱园东家梁玉庭因救人溺水身亡,在族长的挑唆下,梁玉庭的儿子梁家驹踉踉跄跄地掌管了酱园的经营业务;由于缺乏管理经验,酱园出现股东撤股、客户退货等状况;看到酱园生意每况愈下,东家夫人孔月娇吸取南方酱菜的优点,提高酱菜质量,帮助酱园走出了困境。
“济宁市提出打造‘运河之都’的城市定位,运河文化的相关研究随之兴起。我认为,《运河老店》是反映运河文化的最好载体。”聊起创作《运河老店》的初衷,李炳今深吸一口烟说,一台戏如何体现运河文化“融”的内涵?玉堂酱园“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运河老店以玉堂酱园为原型直观地反映了运河文化“融”的内涵。
河都酱园定位于“小本买卖、平民生意”,尽管不起眼,但是它跟百姓生活密不可分,是最为直观的表现载体,它既反映当时济宁的风土民情,又折射出民族工商业的兴衰史。
看点:冲突扣人心弦
制造矛盾是戏曲的“戏眼”。河都酱园东家梁玉庭原本是一个读书人,但是却做起酱菜生意,这打破了“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儒家传统观念束缚。
李炳今告诉记者,孔月娇没有真实的人物原型,这个人物源于民间传说:有一位孔府的小姐嫁给玉堂酱园东家,至于她是孔府的嫡系子孙还是旁系子孙,没有详细记载。“塑造女强人孔月娇,我为她做了丧夫、幼子和出身名门两个铺垫。只有在丧夫、幼子的情况下,她才
可能临时掌管酱园生意,在实现丈夫遗愿过程中成为女强人;出身名门、学识渊博,加上协助丈夫经营时积累的商场经验,孔月娇才具备成为女强人的必备条件。”
出身孔府让孔月娇在经营中奉行“薄利多销、童叟无欺”的理念,折射出“仁爱”、“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内涵。孔月娇还具有心胸豁达、慈爱等性格特征,这为酱园在困难时师傅们不离不弃、附近市民解囊相助埋下伏笔。
李炳今说:“只有制造矛盾,戏曲才有看点。”孔月娇尽管是一位大家闺秀,却嫁到河都酱园做了后娘,且摆脱了后娘恶毒的形象。儿子梁家驹急于当上酱园少东家,孔月娇却以他阅历尚浅进行劝导,表面上看这对母子的矛盾集中在争夺财产上,其实这是孔月娇在历练梁家驹,为他将来掌管酱园生意打基础。
改戏:融入国际视野
李炳今介绍,这个剧本边演边修改,前前后后已经修改了10多次。第一个版本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母女线,扬州六合酱园东家女儿白雪阳本来是到河都酱园卧底偷艺的,后来孔月娇发现白雪阳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白雪阳幼年患上重病,家人遗弃时尚未断气,被扬州六
合酱园东家救起抚养成人;另一条是养子线,梁家驹并不是梁家骨血,而是在店门外捡来的弃婴,其亲生父亲是盲艺人渔鼓张。
经过20多场演出,有关专家和热心观众纷纷提出修改意见。不少观众反映,一个故事、两条主线,这让人感觉“枝强干弱”,戏曲主题不明朗;有关专家建议采取“削枝强干”的措施,删掉母女线这条主线。
“后来突然更改戏曲主要事件让我苦闷了很久。”李炳今说。第一个版本剧本主题围绕酱园在困境中转机后,提高酱菜质量,目的就是让酱菜走进紫禁城,而第二个版本剧本的主题则围绕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后,目的是让酱菜走出国门,参加万国博览会。
尽管构思新故事让他绞尽脑汁,李炳今却非常认可修改后的主题。“新主题表达出发展民族工商业、振兴民族工商业的愿望,同时还切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李炳今兴奋地说,新主题具有时代气息,又反映了当前重大时事事件。
创新:戏曲发展之路
“我认为这个剧本中包含我的三个得意之作。”李炳今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小酱菜做成大文章”,本身就是戏曲的‘戏眼’,花生米、豆腐乳……这些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食品却走出国门,赢得了国际声誉,而在选材方面,我从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入手,既有群众基础,又折射出民族工商业兴衰。”
随着先进传播技术的发展,山东梆子等传统戏剧逐渐淡出市民日常生活。近年来,济宁市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山东梆子等传统戏剧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时创作山东梆子剧目《运河老店》对振兴山东梆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盲艺人渔鼓张的人物形象是个创新。”李炳今说,这个人物在戏中很不起眼,表面上看是个局外人,但他却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贯穿整个戏曲。他一直流浪在济宁、曲阜一带,时刻关注着酱园的“风吹草动”,也关注着儿子梁家驹的命运。
李炳今表示,戏曲重在创新,既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只有创新,戏曲才有生命力。